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东、中、西三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分析 作者:林 玲 彭连清 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11期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内部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似,而地区之间却存在巨大差异,因而,跨地区人口迁移一直以来是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模式。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 一、我国跨地区人口迁移的规模与流向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人口迁移实行严格控制。只存在极少政策性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显;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因而开始出现农村劳动力自发向城市转移。同时,国家开始放松对人口迁移的严格控制,我国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 (一)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规模总体上呈快速上升态势,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急剧扩大。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982-1987年,全国人口迁移总量是3053万人,其中跨省迁移人口632万人;1985-1990年,总迁移人口3413万人,跨省迁移人日1183万人,1995-2000年,总迁移人口1,44亿人,跨省迁移人口4242万人:2000—2005,年,总迁移人口1,47亿人,跨省迁移人口4779万人。目前全国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在1,5亿左右,其中约有1/3是跨省流动,2/3是省内流动。根据第4次、第5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跨省迁移劳动年龄人口数据,大致推算得到1990年劳动力跨省流动的规模是1047万人,2000年是3972万人,2005年是4270万人。可见,我国跨省迁移人口绝大多数是在省际间流动的劳动力。 (二)人口迁移的区域流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区际人口迁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的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地区内部流动性不强,跨地区人口迁移是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模式,这种迁移模式可以通过计算跨地区迁移人口在省际迁移人口的比重来佐证。1985—1990年,我国的跨省迁移人口中跨越三大地区的迁移人口占省际迁移人口的63.36%:1995—2000年为76.47%,2000—2005年达到79.62%。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迁入的首选之地。1982—1987年东部地区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52%。并且一直呈快速上升态势,1995—2000年这一比重达到75%。而2000—2005年达到84.6%。流入东部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两个三角洲,即包含广东全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包含江、浙两省全境及上海市的泛长江三角洲地区。利用2000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推算显示,这两个三角洲吸纳的跨地区流动人口占整个东部地区跨地区迁入人口的78.1%。而中西部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日渐减弱,1982—1987年年中部地区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重为24.6%,此后一直呈下降趋势,1995—2000年跌破10%,2000—2005年更是仅占5.5%:西部地区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比重也很低,1982—1987年为23.3%,1995—2000年降到15.3%,2000—2005年也跌破10%。 从流出地构成来看,中西部地区是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出地。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1985—1990年东、中、西三地区流出省外的人口规模差不多。分别占33.7%、31.7%、34.6%。1995年以后,人口流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完全改变,东部比重大大减少;中部比重急剧上升,几近一半;西部比重保持稳定。中西部地区的跨省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流向了东部地区,从1987—2005年,中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中流人东部地区的比重由61.7%上升到近90%,而西部地区也由44.2%上升到80%。具体来看,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和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这8个省流出的跨省就业人口占全国的65%。 二、我国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 (一)跨地区人口迁移与劳动力乡城迁移、产业转移的一致性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流向突出表现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这一跨地区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由乡村向城市、由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中,农村迁出人口一般都,占迁出总人口的60%及以上,显示了农村迁出人口是我国迁移人口的主体:而绝大部分迁出人口是迁入城镇的,并且呈现加强趋势,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迁入城镇的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80%以上,甚至接近90%,从农村流出的人口大部分流向了城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4cd1e8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