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歌特点

时间:2022-07-31 06:3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陶渊明诗歌特点

陶渊明诗歌特点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诗歌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言、意境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平淡自然与豪放爽朗

陶诗平淡自然的风格,主要体现在田园诗。陶渊明归隐以后,长期生活在民风淳厚的农村,所见的都是村落、山脉、溪水、飞鸟等一些自然景物,结交的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平淡之景,平凡的人和平静的、平凡的生活都是他所描写的对象。他从平凡的景物、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及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草屋、桃李、远人村、墟里烟、狗吠、鸡鸣,都是农村生活中极常见的,诗人用了平淡质朴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副宁静安详的农村生活图画,反映了他归隐之后的平静生活及愉悦的心情。

陶渊明写诗,常用白描手法,比如《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三十,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议论中有描写,以平淡的语言,刻画出儿子们的形象,带有口语化,生动传神。

总之,陶渊明的诗歌,不管识写景还是写人,都是用很平淡、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图画和勾勒人物形象。

陶渊明的诗歌,主要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但也有豪放爽朗的一面,颇有阮籍、左思诗歌的特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荡昭章,独起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亲,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抑扬爽朗”、“横素波”是说陶渊明诗歌也有豪放爽朗的一面。而提出陶诗“豪放”特征的则是宋代的朱熹,他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出这样言语出来。”其实,细读陶渊明的诗,的确会给人有一种豪放爽朗的感觉,主要是咏怀诗。例如《咏荆轲》,诗人把荆轲出京、易水送别、英雄入秦等场面写得慷慨悲壮,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情,特别是最后两句,感情流露于外表。

体现陶诗豪放爽朗风格的诗还有其他,如《读〈山海经〉》、《咏贫士》等。陶诗的豪放、爽朗风格,实际上是陶渊明人格的反映。 二、陶渊明诗歌的写意传神

陶渊明的诗歌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性的自然美。以《饮酒(其二)》最能代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境”的关系,只要心远就能不受世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与山相会,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没有刻意地描写景物,而是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合一起表现了自然美,也表现了诗人的情趣。《古今千金谱》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无,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辩之。”

陶渊明的诗歌没有语言的雕饰,只是在写意传神而已。陶渊明诗歌的写意传神,往往诗通过写景表


现出景物的情致。这是其一。如《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翼”字,生动地写出了新苗的情致,好像新苗也有了生命,在南风中欣喜地舞着,使人的心情也是欣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写的是去农田路上的景物,初春鸟儿欢唱,微风轻吹,好像鸟儿和风儿也因为春风的到来而欣喜无比,这就写出了春天,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其二,陶诗都是通过写意来表现自身的情趣。如《归园田居(其五)》,诗人以酒、鸡来招待邻居,夜里以柴来代替蜡烛,欢欣到天明。平凡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极高的情趣。《读山海经》,情景交融,“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我庐。既耕亦有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古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夏天草木繁荣,鸟儿喜欢浓密的树荫,诗人也喜爱自己的草庐。这首诗反映了陶诗意与景的关系,景是为意作铺垫,意才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三、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陶诗善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写景抒情,虽然平淡,但在平淡中见精粹,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描写的对象,往往都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飞鸟、鸡犬、清溪、豆苗等,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而在诗人的笔下,所有的东西都仿佛有了生命。这说明了陶诗的语言不是没有经过锤炼,而是锤炼得不露任何痕迹。清人马位指出:“人知陶诗古淡,不言有诼句处,如‘微风洗高林,清飙矫云’,‘神渊泻时雨,晨色奏景风’,‘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诗固不于字句求工,即如此等句,后人极意做作,不及况大体乎?”(《球窗随笔)清人赵文哲指出陶诗纯粹自然,又认为:“体物抒情,傅色结响,并非率意出之者。”(《雅堂诗话》)如“饥来驱我去”,“严霜结野草”,“中夏贮清阴”,“日月掷人去”中的“驱”、“结”、“贮”、“掷”等字,都是平常易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达到了高度凝练、准确,不可更易。因此,元好问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诗善用叠字,叠字最早从《诗经》就开始了。陶渊明用叠字,显然是继承《诗经》的艺术传统。陶诗的简练与高妙,与叠字的大量使用有很大的关系。例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拟古》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杂诗(其二)》“萧萧爱风逝,淡淡寒波生。”《咏荆轲》“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拟挽歌辞》

以上的叠字都是自然贴切的,更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景物。如“暧暧”把荫蔽的、若隐若现的村庄写得好像亲眼看见了一般。“依依”写出了烟的轻柔,袅袅上升。这两个词把整个村庄的恬静祥和都描绘了出来。《咏荆轲》两句中“萧萧”、“淡淡”,衬托了整个送别画面的凄凉,易水的萧瑟,英雄一去不归的悲壮。陶诗的善用叠字,体现了陶诗语言的高度成就。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5bf65f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