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与善治概述

时间:2022-12-17 21:24: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治理与善治

俞可平先生主业是从事翻译工作,《治理与善治》此书绝大多

数为翻译西方著作过来,而非他所原创,然而毕竟这是西方学者根据西方当时所处情况的著作,虽有借鉴意义,困于国情不同,并非都可照搬过来,因此俞可平先生针对中国现实的国情在本书末尾写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变迁》。以补其不足。新时代的国情给予管理者新的挑战,若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绝无涉及到治理与善治的问题,然而现如今改革开放已过三十多年,国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亦到一关键的节点,这也对这个国家的管理者提出在新形势下更高的要求,本书也是在此背景下产生。

此书引论部分,作者先将“治理和善治”的观点亮出来。治理,GOVERNANCE,愿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长期以来与统治(GOVERNMENT)交叉使用,并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9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家赋予GOVERNANCE以新的含义,它不再只局限于政治学领域,而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被赋予的是治理与服务的角色,而非封建时代统治者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自然对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之前是治理,如今则是善治,关于治理与善治,依我看来,它们是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存在,治理是善治的前提,善治是治理的更高要求,故在善治之前,我们先要学会治理,学会科学而又高效的治理,便


是善治。

什么是治理?俞可平提出了关于治理的五个论点。一则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二则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三则治理明确肯定了在设计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四则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这一自主的网络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威。五则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在理清治理的定义后,俞可平进一步说明了善治的内涵与本质特征。所谓善治,就是以提高社会治理总体性绩效为目标,通过官员与民众之有序互动和互赖协商,借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合作管理和伙伴关系,达致公共利益最大化之社会管理过程。言之,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不是权利)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球范围来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

俞可平认为善治的要素为何?第一是合法性,第二是法治,第三是透明性,第四是责任性,第五是回应性,第六是有效性,第七是参与,第八是稳定,第九是廉洁,第十是公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78cd6ff8c75fbfc77db2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