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独特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和一起来看《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希望有所帮助! 一、性格典型、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1.项羽 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以一席花言巧语,竟使项羽暴露了曹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例,“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项羽听之任之,说明他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直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表现了项羽缺乏深谋远虑。 2.刘邦 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的重大事件,刘邦却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足见其心计颇深。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他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通过“约为婚姻”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他又卑躬屈膝,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暗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可见刘邦颇有心计,处事果断。 3.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i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心思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之后的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结果反被刘邦利用。 4.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前嫌。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 5.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却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完全是在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时,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6.樊哙 忠勇,机警干练,能言善辩。“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勾勒了一个豪气十足的怒目金刚形象。这种怒在显其威,显其威的同时也显其勇。对于“力能拔山”“气能盖世”的项羽,初见樊哙其刚烈勇猛之势,竟也“拔剑而跽”。樊哙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竟让生性直率而又胸无城府的项羽所钟爱,接着项羽又赐之卮酒,樊哙此时瞅准机会醉酒抒怀,慷慨陈词,说出了刘邦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多样性 1.善于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 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人物形象得以个性鲜明,因而具有典型性。 在本文中,司马迁以极其细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的.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的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宴这一矛盾集中的场景当中,进行描绘。最后达到人物形象的高度统一,凸显了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格。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的性格时,爱憎倾向十分明显,对项羽主要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是鄙夷和贬斥。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千百年后读者情感的向背,使人们的同情都归于项羽一面。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文中写了四组人物:主帅有项羽和刘邦,谋士有范增和张良,部将有项庄和樊哙,内奸有项伯和曹无伤。除了曹无伤着墨不多外,其他人物均写得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纸上。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见;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巧于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机行事。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之人为己所用。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项胜败的必然趋势。 3.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作者写范增命项庄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时说道“吾属今为之虏也”,这话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写范增,则使用直爽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臣死且不避,斗酒安足辞”。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较为缓和。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时,惯于在问答中揭露问题,然后来商量对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羽乎?”作者笔下的张良形象有主见而又毫无急躁情绪。他描写刘邦笼络项伯,在未见面时,“吾得兄事之”;既见面时,“约为婚姻”。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君安于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精妙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项羽在课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 此外,文中有些词句,如“秋毫不敢有所近”化成今天成语“秋毫无犯”,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等,都成为成语流传下来,为人们所常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95afdd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