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小传《三国演义》读后感 曹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之一,字孟德,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自封魏王。 作为“乱世之奸雄”,曹操打过无数场仗,而其中最著名的,并且最能体现曹操精于兵法、善用计谋的一战非官渡之战不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方势力互相割据。而在这些势力的连年征战中,北方的曹操、袁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决战之势在所难免。公元200年,袁绍先发制人,率十万精锐南下征曹。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驻军官渡等待时机,两军相持数月。不久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想撤兵许昌。但后来,曹操听取了谋士荀彧 ___,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五千精锐突袭袁军乌巢粮仓,全歼袁军,烧毁全部粮草。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仓惶北逃。 虽然曹操原本处于劣势,但因为他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曹操不断地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也奠定了魏国成为三国时期强大政权的基础。 但是,曹操不仅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还在文学方面有相当的成就。曹操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观沧海》和《龟虽寿》,就体现了曹操慷慨悲壮的文风。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曹操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为后人对兵法的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留下了一笔三国时期重要的文化遗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9ddde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