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仙子—漳州水仙 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身为漳州人,须知中国水仙以福建漳州水仙最为著名,每年有数百万粒花球远销日、美及东南亚各国,被誉为”中国宜春水仙花”。现代诗人郭沫若吟咏中国水仙品性在于”只凭一勺水,几柱石子过活”;当代诗人艾青对水仙深情咏道:“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幽香”。因此于春节前夕,我与朋友专程到九湖水仙花产地买了几株水仙回家栽种。水仙花通用培育方法并不难,只要一把土、一勺水,又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就能长出令人喜欢的花朵来。 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载,明景泰年间,在外为官的漳州圆山麓人张光惠,告老还乡路过江西吉水,看见山溪边有一种逸然清丽的奇花,爱不释手,带回家乡花园栽种。没想到圆山周围的土壤、水质、气候十分适应水仙生长,水仙在这似乎也找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归宿,从此水仙花与漳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水仙花各种美丽动人的传说,也在漳州这方沃土上流传开了。如民间故事《金盏百叶》、芗剧《水仙花》,它把水仙的两大品种金盏和百叶,演绎为勇敢善良的一对恋人。这对恋人,后来又经过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成了漳州火车站候车室和东山华福酒店大堂巨幅壁画中的一对主人公。还有方言歌谣《水仙情歌》也唱响了九龙江畔:“水仙开花笑盈盈,阿妹与哥情意深。天崩地裂不分离,海枯石烂不变心。” 漳州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的(如题图),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四边舒开,中间长有一个酒杯状的金黄色副花冠,名为“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清香浓郁;另一种是复瓣的,卷皱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端素白,下端淡黄,雅号“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香气稍淡。这两种水仙形态俊雅,应时而发,是世界公认的多花水仙类中开花最多,香味最优的一种,被许多古代诗人喻为“国香”之花。 漳州水仙花属石蒜科室内观赏花卉,鳞茎肥硕,箭多花繁,色美香郁,又能雕刻成块多姿的造型,是驰名中外,蜚声全球的特产,与兰花并列为福建名花。水仙花产地在漳州圆山东南龙海市九湖镇蔡阪、洋坪、新塘、下巷、田中央、大小梅溪等地。据蔡阪村《张氏家谱》记载:"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在河南为官的族人张光惠告老回乡时,船过洞庭湖从水面拾得两颗水仙花头,带回家乡在圆山脚下的琵琶阪种植。此后水仙花日益繁衍,扩至邻村,到清代末叶,面积已达八百余亩,并开始销往吴越等地。"据《龙溪县志》所述:"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裁其根(鳞茎)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之。"[1] 漳州人的生活,已和水仙密不可分。水仙成了漳州人代表吉祥美好的节日礼品,花乡农民过年时,往往要贴上蕴涵水仙的门联,并在厅堂上张挂水仙图案的年画剪纸。从漳州走出去的海外赤子也视水仙为故土神花。1984年和1997年,水仙花分别被定为漳州市花和福建省花,并当选为中国10大传统名花。漳州市定期举办中国水仙花艺术节、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等各种花事盛会,同时也因为盛产水仙、荔枝、香蕉等,有了“花果之乡”的美名。为什么“漳州水仙花”独占花坛,声誉远播?这主要是因为九湖水仙花产地的地理、气候得天独厚。这里早晨的太阳正好照在山脚下的花田上,下午的斜阳被圆山挡住了射线,向阳、遮阴兼而有之,是个冬暖夏凉的天然屏障。山下,九龙江支流和山谷泉涧纵横交织,水源充足;花田土壤松软,系砂质壤土;加上地质有温泉经过,即使天寒地冻的季节,也能保持适宜的地温。水仙花就是生长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因而品性十分优异。除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外,更由于这里的花农有着丰富的种花经验和栽培技术。他们严格掌握节令,采用三年放种和人工阉割等独特的处理方法,来促进水仙花头增大、成熟,因而产出的水仙花形似蟹爪,茎大花多,每个鳞茎一般都能长出三至七支花箭,最多可达十一支,每支花箭可开出五至七朵花蕊,最多可达十余朵花,在水仙属的植物中是十分稀见的。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水仙,她那玉洁质白的花朵点缀在碧绿挺秀的叶丛中,金光灿灿的副冠着生在晶莹剔透的花瓣上,花又由绿葶扶持,亭亭玉立,清水濯润,构成一副黄、白、绿图案。她没有姹紫嫣红,也没有流霞泛彩,却更显端庄美丽,风姿绰约。它美丽却不娇气 寒冬腊月,她真诚地为人们传递着一种美的品质,一种美的情思,让人们感悟到生命的本色和人生的真谛。或许,这就是水仙花的永远魅力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36cd33eefdc8d376ee32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