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应试难点 一..学生复习障碍简析: 1.题面阅读障碍。对典故的应用以及对意象隐含(暗示)意义缺乏应有的理解,严重影响学生披文入情。 2.心理和情绪障碍。学生在解题上多次受挫,应试时心理紧张,或因求全心理强,所以题面稍遇障碍就应答失常。 3.表述障碍:一是审不清题干,不能明辨出题者意图,找不准答题方向或切入点。二是不规范,滥用或乱用术语,词不达意。三是表达不具体(词拙)或者主观臆断诗意。四是书写潦草,语句紊乱,难以辨识意旨。 4.产生上述障碍根本原因:一是文化积累少,缺乏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二是诵读量少,语感弱,把握不准意象的隐含意义,胡乱推断作品的内容。三是形象思维水平较弱,不能通过字面入意境,很难展开联想和想象。四是不能灵活应用鉴赏古诗法。 二.夯实古诗鉴赏基础知识 要协助学生进一步健全知识体系,切实掌握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重点是对唐宋时期各个流派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1.识记重要作家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志向追求。充分掌握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或重要作家的主要风格和其他风格作品。 2.完善诗词鉴赏知识体系,包括:古诗文体知识、典故、结构形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现手法包括、表述术语。 三.从诗类入手,以点带面,构建训练体系后期复习要培养学生明类答题的水平。 训练选例,要紧扣考点和近年来的高考题题型特点,可从不同题材的诗词入手,以点带面,构建训练体系,重点是以下几类: 1.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的山水自然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其内容有: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农村生活、隐逸生活)的向往、热爱、眷恋之情、恬淡、闲适之情或对官场、现实生活的厌倦。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主观情绪鲜明,如李白的《独坐静亭山》;二是主观情绪冲淡,如宋代徐俯的《春游湖》。鉴赏应从三个角度去掌握:首先是体悟情景交融的意境,其次是理解写景所表达的情感,第三是分析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高考选作鉴赏材料的诗词以山水田园诗居多,应格外重视。 2.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就要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或思想、观点。鉴赏时,首先要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和神韵,其次是体味作者从中蕴含的感情,第三是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此类诗,其感情比较含蓄,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毛病。 3.边塞征战诗:主要内容:一是写报效祖国、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二是描写边塞生活与异域风光,三是谴责战争的不义和残酷,或同情征夫思妇的离愁闺怨。训练学生从把握时代特征入手,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对一些为后人传诵的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因为情意浓厚,不可放过。此类诗鉴赏的难点在于学生不熟悉战争用语、边关地名。 4.叙事诗:叙事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文。协助学生从作者写的事入手,体会抒发的感情。重点是对描写技法和思想内容的掌握。鉴赏此类诗,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紧密、贴切、高明,其次体会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最后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5.咏史诗:此类诗词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今怀古、借古讽今的忧患意识。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咏史诗在唐代和元代较为盛行。重点诗人如刘禹锡、杜牧、张养浩、张可久等。训练中使学生首先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相关人物。另外,咏史诗用典较多,对于典故,不但要知道它的本身意义,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意图,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目的所在,重点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全面归结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心安排。注意还时间给学生,做到读想结合,以读促想,以想促读,读想互动。 2.注意心理教育,协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确保做题时,精力集中。 3.大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水平。训练学生有意识的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并予以创造性地拓展,从而使诗词更丰富、充实和完善,真正领悟到诗词的意境。 4.重视“炼字”训练,巧抓诗眼,体会诗眼。诗眼大致分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二是句中最精炼最传神的词语,它们或增强诗词的形象性,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是使诗词诗意更明确,或是使诗句翻出新意。其方法有二:一是从词性的角度看,重点找动词,其次是形容词;二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诗眼往往使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 5.抓好审题训练,总结考题模式,培养快速准确地找到答题方向的能力。 6.强化规范书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99a01c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