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感悟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激情朗读,读中悟,悟中读 题省中院壁① 杜甫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②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③,退食④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⑤。 注:①这首诗为杜甫47岁,官居门下省左拾遗时所作。诗人在任上对肃宗多有劝谏,但主张少被采纳。②霤:防止雨水滴落在人身上,在屋檐下用来接雨水的竹筒。③通籍,指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借指做官。④退食:退朝而就食于家。或公余休息。⑤双南金,双南金:指南方出产的铜,后亦借指贵重之物。此处指皇帝封赏自己的职位。 简析:《题省中院壁》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拗体七律,此诗分两部分,前四句描述省中之景,后四句是作者自述其情怀。这首题壁诗,前四句写暮春景致,后四句抒发忠于职守之情。 8.诗中一二联写了省院中的景象,请赏析。(5分) 9.结合诗歌的颈联与尾联,分析诗人杜甫表达了自己哪些思想感情?(6分) 答案:8.省中院内,高高的院墙、矮矮的竹篱,十寻高的梧桐树,一层一层的洞门;残花飘落地上,树上无端飘来一根游丝。暮春时节,在官员办公的省院中,白天却没有什么人,非常地安静。鸠鸟鸣叫,乳燕已生,春意已经很深了。(2分)诗人在景物描写中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描绘了暮春时节省中的景象画面,渲染了深幽寂寥的氛围(1分),为下文诗歌抒发失意之情做了感情上的铺垫。(2分) 9. 颈联中 “腐儒衰晚”紧承上文“青春深”,言及自己迂腐腐儒,接近暮年的处境,又含有实现理想而时不我与的紧迫感(2分); “衮职曾无一字补”与“愧比双南金”之语,明写自己做左拾遗的官职,但却无一个字去为皇帝补缺,的不安与惭愧之情,而暗含杜甫自己怀才不遇,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2分)。“退食迟回”、“ 许身”之语表现诗人退朝之后,仍尽于职守不愿回家,将自己奉献于朝廷的赤诚忠心(2分)。 命题意图:诗歌基本知识、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的比较阅读是诗歌考题的基本命题角度。本次命题考查了诗歌的形象、诗歌的思想内容两个知识点。其中诗歌的形象是我们把握诗歌作品思想情感的入口,所以设置第8题。所选诗歌为唐宋名家作品,与高考选诗范围一致。 同题仙游观 韩翃 今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②去,人间亦自有丹丘③。 注释: ⑴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初唐时道士潘师正居住在当地的逍遥谷,唐高宗李治对他十分敬重,下令在逍遥谷口修筑仙游门,在谷中修筑道观。 ⑵仙台,高处的观景台。初:一作"下"。五城楼:道观的房舍。《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⑶宿雨:隔宿的雨。⑷砧(zhēn)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⑸空坛:与下小洞皆指道观景物。⑹闲:一作"开"。⑺方外:尘世以外,《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外者也,用丘游方之内者。"后引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⑻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译文: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赏析: 首联写的是初入仙游谷门之所见,为观中建筑的壮丽而赞叹;同时也附带写出心中的欣悦,这不仅因所见景物壮丽,好似天上的仙宫,更因为天色晴朗,刚刚消歇的阵雨将景物冲洗得洁净鲜明。 颔联也是写仙游观的外景,是远望,点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发怀古的幽情。"秦树"与"汉宫"都不是实景,而是借指。但以"秦"、"汉"二字作修饰限定,乃是为了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有了这样的修饰限定,使得时间张力大大扩展,将读者引入漫远的时间长河,超脱了短暂的人生岁月,与寻访长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将大树与砧声对举,是描写秋景的惯用意象。 颈联,疏松和细草、空坛和小洞,感知是一落、一生,以及一静、一幽。此联意谓稀疏斑驳的树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寂静;细弱柔韧的小草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显得幽深寂寥。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对出世生活的悠然向往。 尾联收结全诗,此联暗用《楚辞·远游》的典故,称赞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此地名称"仙游",这一结语显得特别契合题意。 8.“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三四两联分析概括。(5分) 答案:8.虚实结合。(2分)“山色”“砧声”是实写,“秦树”“汉宫”是虚写,(2分)虚实结合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2分) 9.在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疏松和细草,一落、一生;空坛和小洞,一静、一幽。意谓稀疏斑驳的树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寂静;细弱柔韧的小草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显得幽深寂寥,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啊,表达了诗人欣赏、流连美景的喜悦,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对闲适生活的悠然向往。 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9b20c4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