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教学法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清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口头上的重点,但同时也是思想上的忽视点、实践上的薄弱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写作部分相对于以往人教版虽有较大创新,但它“在强调实践性、人文性和个性化的同时,在对待写作教学形式训练的态度上明显有些矫枉过正,导致了写作认知策略指导在整个作文教学编排当中的严重缺失,把编写的重点放在‘想写’和‘想写什么’上,关注学生的写作状态并没有错,但因此造成写作认知策略指导的缺席显然不符合作文能力达成的规律。”① 那么如何规划高中作文教学尤其是面对高考的高三作文教学?怎样有效训练学生的记忆、逻辑、想象和临场操作能力呢?笔者近三年来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构建系统性、多元化的高中作文教学体系,并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引入了题型写作教学法,结合随笔摘抄与考场作文实战点评,实践证明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就是双线并进,在学习苏教版写作实践版块的同时,以训练学生议论文、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的写作能力为主,按照作文的实施程序,将作文教学展开为审题、立意、拟题、结构、材料选取与运用、开头结尾的技巧等回合。在高一和高二阶段让学生明确作文的步骤和一般技巧,在高三侧重进行题型写作训练,力争面批详批,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 这里主要说一说题型教学法的实践。题型写作教学法是一种采用预先设计好的、系统的“训练规程”,让已经掌握一定文字写作规律的学生在各种开阔思维、活跃气氛的诱导、感染、刺激下,激奋情绪、产生兴趣、丰富想象、挖掘潜力,进而拓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完善从思维到文字转化机制的写作教学方法。具体的介绍网络上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高三学生时间紧、自由空间少,语文课堂上能够用于作文教学的时间更少,不可能每周一次作文并详批详评。我的做法是:减量不减质,题型作文教学与课余随笔摘抄交替进行,平时练笔积累与考场作文实战往复循环;既注重思维的科学、逻辑、发散,也关注材料的新鲜、贴切和合度。课余随笔摘抄每月第2、4周进行,不限字数,要求记录生活点滴或奇思妙想、摘抄美文佳句并作适当点评;题型作文训练每月第1、3周进行,要求先抄录所选择的作文题,然后说明自己的作文思路并写出提纲与作文片段。 在“训练规程”的制定上,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写出对题中材料的分析,明确题目的要求;运用所学过的审题立意方法从多方面进行立意,并筛选出最切合材料和要求、自己最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的一种立意;然后拟出文质兼备的一个标题。接下来选择一种文体进行作文提纲的拟写,若写议论文则提出中心论点并进行分解,列出所用论据材料(禁止学生用陶渊明、屈原、李白、司马迁这几个容易产生套作的“经典事例”,这样才能厚积薄发);若写记叙文则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感情表达的表现手法。最后选取一个片段(开头或结尾,或中间某一段落)实写,并作自评和反思。 这只是题型写作教学的前半部分工作。批改完成后,教师还要挑选出本次训练中比较有代表性、有嚼头的学生作品,用半节课左右时间进行公示和讨论甚至辩论。大家来对该作品的审题立意结构材料等各个环节“评头论足”,可赞可批但要言之成理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形成一种或几种较为统一的认识,教师点评后请有兴趣的同学敷演全文然后班级展示。 在每月一次的月考或联考后,对考场作文同样进行题型写作教学的后半部分工作,力争让每一次作文都能产生实效,提高学生能力。 以一次考试作文为例,题目要求阅读材料后按照“三自”要求作文,材料如下: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A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B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C穆罕默德说的。这句名言的含义相信你一定很清楚。这里的“水仙花”是一种隐喻,它所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D。”这使我想起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E生活在理想中。 你心中有自己的F“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G的感觉吗? 考后分析作文情况时发现,学生在作文中选取的立意不外乎现实与理想要并重或者人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虽然没有偏题,但对材料还是发掘得不够深入,立意还不够独到,所以在作文讲评时先请学生找材料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经过启发和讨论,确定了上述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为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A处说明心灵和精神追求在教育中有重大意义;B处说明一定的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心灵追求不是无根之木,它来自于现实社会;C处可联系宗教的作用——人们的精神寄托来强化从A处得到的认识;D处是材料本身对作文中心的限制;E处告诉我们某种意义上理想比现实更重要;F处是另一个限制作文内容的地方,要求我们在文章中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写;G处不仅可以顺着它的意思来理解,还能反过来思考:精神生活或者对理想的追求一定就是快乐的吗? 围绕这几处,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讨论,最后集体确定如下几个立意的层次:1.现实与理想应该并重。物质是生存的基础,是精神追求的保证;理想是前行的动力,人生价值体现于对理想的追求过程中。2.人应当有快乐的精神追求。水仙花的栽培是不需要泥土的,清爽脱俗,人也应当追求这种“身是明镜台”的精神境界。3.对理想的追求不一定快乐,但这更彰显了人的价值与生命的可贵。人生活在现实中,理想应该扎根于社会的土壤而不是像水仙花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它应当体现时代的要求,可供实现人生的价值。先驱者往往是寂寞、彷徨和痛苦的,但正是这痛苦使他们伟大。 根据这些立意,学生在思考后拟出了《活在当下,创造未来》、《不能没有乌托邦》、《像水仙那样思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痛并快乐着》等较为优秀的作文标题。大家普遍认为第三种立意更加深刻独特,而且有事例可写,比如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中扎根大凉山悬崖18年,撑起“天梯学校”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们的精神追求可谓高远伟大,但他们的现实生活却极为艰难,也曾经历过痛苦的心灵挣扎。这样去写,思路豁然开朗。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学生的作文思路清晰了,处理方法科学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训练以及考试后作文成绩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当然,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课程理论的发展,作文训练的方法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注:①引自王新伟《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编写体系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c0fcd380eb6294dd886c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