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谷英村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走进张谷英村 离开岳阳市区,汽车沿着起起伏伏的山路,行进了两个多小时,进入了一片群山环抱的山谷,在车上有的同学就说怎么还没到啊,有的说真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他们的一席话使我想起老师在上中国古代园林时候说的一个“藏”字。好的东西总是藏的深。使我对张谷英村生起浓厚的兴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青砖黛瓦的老屋便。俯瞰这座古建筑群,便是一片屋顶连着屋顶状如蜂窝的大屋场,与其说她是一座村庄,不若说她是一个犬牙交错的大建筑群,或者说是一座迷宫式的古老宅院。专家们说,张谷英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其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堪称中国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位于岳阳县以东的龙形山脚下,呈半月形分布。东南西北耸立着四座山峰 ― 旭峰山、笔架山、桃花山、大峰山,山峰环抱着中间的一片丘陵。地势北高而南低,有渭溪河横贯全村。按照“得水为上”,“得山为势”的传统观念,老屋既“依山傍水”,又“金带环抱”,符合中国传统生存风水学对山水的理解,无疑是一方风水宝地了 张谷英是一个古人的名字 也就是张姓从江西迁往湖南岳阳的始祖,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年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跟进,人名慢慢地演变成了地名——张谷英村。 整个张谷英村的居民都是张谷英的后代,现在这个村居住着600多户2000多人,这种汉族同姓,单一家族的村落,经历了600多年, 仍然保持这样纯粹, 在我们国家是不多见的。 走进张谷英村,你仿佛感觉到历史似乎离我们更近了,而现实似乎离我们更远了,这也许就是张谷英村最大的价值所在。关于这个谷英公的来历,是源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三个人同时从江西那边隐居来湖南。一个叫刘万福,一个叫李千斤,还有就是张谷英。他们隐居来这里的时候,把挑选风水的任务就交给了谷英公,因为他们三个人中间只有谷英公一个人懂风水。而挑选风水宝地的时候,走了很长的路。但是,在最后,还是在渭洞山区里面,在湖南省的一个渭洞山区里面找到了三块风水宝地,一块叫人丁兴旺,一块叫禄位高升,一块叫四季发财。刘万福他自己挑选出一块四季发财,自从他住进去以后,他的子孙后代确实是发了财,财源滚滚而进;李千斤就选择了禄位高升,自从他住进去以后,他的子孙后代官职越做越大,现在逐渐已经搬走了。张谷英选了人丁兴旺,从此以后,张谷英村的房屋不断修建,满足人口繁衍的需要。 张谷英村的第一代建筑“当大门”,它始建于明代的万历年间,大门门楣上有一幅太极图,意在为全族人保平安、佑富贵。门楣两旁的对联为“耕读继世,孝友传家”,以儒家人伦道德观念规范后人的成长,并以之凝聚后代“聚族而居”。大门外有一宽广的大坪,坪上有两口大塘,分列左右。它们寓意为龙的两只眼睛,既用来防火,又壮观瞻。大坪前方有一块浑圆的巨石,与大屋后的龙形山形成了“巨龙吐珠”之势,据说乃是上上大吉的征兆。 第一代建筑“当大门”规模宏大,有422间9200平方米,能够住上百户。但是随着人口的繁衍,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又连着“当大门”建起了另外两幢比较大的房屋 ― 王家和上新屋。王家有400多间9000多平方米,上新屋有300多间7000多平方米,这三幢连缀在一起的大屋,尽管建筑风格有明清风格之分,但由于建筑匠师们的精心营造和巧妙连接,三幢大屋鳞次栉比,屋宇绵亘,檐廓相连,楼阁参差,复道纵横,既井然有序,又主次分明。三幢大屋,屋脊连屋脊,堂屋连堂屋,构成了一座绵延两华里的宏伟古民居住宅群,使张谷英家族真正理想地体现了“聚族而居”的大家庭文化心理,成为今天江南古村落里的一道奇观。 大屋场中最大的一个天井,大约有22平方米,既可以采光,又可以通风。天井内有一座花岗岩砌成的花坛。天井一角的地下有下水道,雨水可以从下水道一直流到渭溪河里去。一般天井的左右两侧房屋对称。正面的会客堂屋比较高,常达10米左右,屋里冬暖夏凉。正屋后面是偏房,用来作牛栏、猪圈、柴房、谷仓和堆放农具,老人和孩子在屋前的天井里乘凉和嬉戏。 张谷英大屋里边专门设置了烟火溏,要是有火灾,可以就近取水。另外一个,重要的可以用巷道来隔火。因为屋顶是连在一块的。但下面的每一间房子是用巷道隔开的。如果某一间房子要是失火了,只要把巷道屋顶上的瓦揭开,火源自然就断开了,不会出现一家失火,殃及四邻的情况。 老屋起伏连绵的屋顶遮蔽了阳光,也遮住了长天,对于习惯生活在敞亮的居室里的现代人来说,老屋显得有些阴暗和憋闷。只有天窗露出一方小小的天空,泻下几缕阳光,才使人感到有了些许的舒放。天窗下面正对着的是天井,用长条石砌成长方形,下面是雕成“古老钱”的排水孔,用来排泄屋顶在大雨中泻下的如瀑的雨水和日常的生活污水。天井又连通一户又一户的房屋,成为穿堂入户的必由之路。天井的设计别出心裁。按照风水学“山管人丁水管财”、“财宜藏不宜泄”的说道,张家老屋的排水道掩藏得很隐秘。只见污水从天井排入地下,却不见其从何 处排出,犹如云中藏龙,见首不见尾。,曾有许多国内外学者想探个究竟,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原因至今还是个迷。 古屋有保存完好的雕梁画栋、兽榄书屏,还有牌楼、楹联,留存着明清的民俗遗风。古建筑的檐下、门框、老窗棂、石础、梁柱,随处可见雕刻和绘制的图案、花鸟、人兽和风物,线条凝炼,构图精巧,人物禽鸟栩栩如生。步入古村落,随处都可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古代文化的气息。老屋的一块砖,一片瓦,一条雕梁,一个画栋都留存着张谷英村的先人的生存意韵和审美情趣,积淀着悠久的传统历史和文化。这里,是中国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的生动写照。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建筑、古雕刻、古绘画等,堪称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张谷英村村民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他们都是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加强,张谷英村一些手工业和一些山货交易,包括一些小的家庭做坊,比如说榨油.豆腐加工和山货加工都成为了张谷英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张谷英村人世世代代一直尊奉孔孟之教,重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内人团结和睦,而且不以族大而欺压附近异姓邻居,与邻村人关系友善,互相帮助,许多老人主动帮助年轻人照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白天劳力出工后,屋场里也没有关门闭户的现象。 张谷英村自古就尊奉儒家的思想,所以非常尊师重教。据统计在民国之前,获取各种功名的,包括秀才、举人、进士,将近百人。而且解放以后,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继续得到发扬光大。据统计,从建国到九十年代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张谷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大概有200多人,里边有硕士,还有博士。 在张谷英村一块砖,一片瓦,一条雕梁,一个画栋都积淀着传统历史和文化,有保存完好的民居,还有楹联,还有至今留存的明清的遗风,这些为我们审视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可以说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资料。第二个,就在于社会意识和伦理道德既具有传承性,同时又应该具有时代性。张谷英村的先民们,他们的600多年的历史中,比如说,重亲情,重孝道,睦邻里、尊书重教,这些都曾经在历史上起到了维系社会的稳定以及获得必要的发展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好的东西在今天也依然应该弘扬,同时在未来也会放射出奕奕光彩。同时另外一方面,那些压抑人性,蔑视权力,泯灭尊严,以及束缚创造性的这些东西我们则应该坚决地剔除,并且永远地陈封起来。使我想起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更应该记住那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历史是河床,文化是河床上流淌的河流。500多年的历史,流淌出张谷英村独有的文化特质。张谷英村的文化拉近了古人与现代人的时空距离。同时,有了文化的浇漓,人们看清了自己的来处,便也拉远了现代人的视野。 漫步在张谷英村,我们领略到了它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传承,扩大了文化视野,更看清了我们的来世今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66f81e59eef8c75fbfb3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