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管师复隐居于龙泉县白云岩下樟村。宋神宗皇帝(一说是仁宗)闻其名,欲授其官职,召至不仕。神宗问曰:“卿所得何如?”对曰:“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后来演化为耕云钓月或耕云种月,是隐逸生活的一种浪漫写照。耕云种月的浪漫,只有有闲情逸致的读书人才 把它高雅和娴静的韵味品味得淋漓尽致。那农夫渔樵 ,贩夫走卒,总为衣食所累,总是错过那一窗风月,即使见了也仿佛不见。其实,耕云种月,只是一种心境。最早见到这四个字,是在一张《书法导报》上,隶体的四个大字,古拙而厚重,风流而潇洒。那古逸的韵味,一下俘虏了自己的心,可以用触目惊心四个字来形容。后来也断续见过楷、行、草、篆诸体所书,但终不如隶书的有味。在农村里滚了几十年,唯有见到这四个字,才真正知道,原来云是可以耕,月也是可以种的。试想,青山绿水,白云悠悠,两山夹峙中一片水田,一条老牛,一个农夫,一把旧犁,一根竹鞭,白云倒映于清水中。那人赶着牛,牛拉着犁,银白的犁铧不就从白云上犁过去吗?耕云,简直是绝了!那种月(钓月)呢,岂不就是在水稻田里插秧、钓鱼时的情景。夜已深,那干活的人活儿还没干完,晚上得加班,因为天幸儿挂着一轮明月,正好可以继续。这种景象我自己经历得多了,春插和双枪总得如此,否则就会失去农事的最佳时机。往往父亲、母亲、我和年幼的妹妹,一家四口,一字排在水田里,那秧苗就像一兜兜插进倒映着的月亮里。那闲暇时在小河、小溪、小潭里垂钓,乘着夜色,把一轮钓丝抛进映着月亮的水里,岂不是钓月一般。诗情画意,简单的几个字表现得酣畅淋漓,痛快!后来又读了一则佛教小故事,才知道月亮是真的可以种的,那是种在人的心里。故事如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里也种一轮明月,并把它复制成N份,机缘成熟时分赠给有缘人吧!耕云种月,耕种的是美德,也是一种禅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8b59d2b7360b4c2f3f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