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1 刚教学完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这是第六单元第二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精炼,这一节课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以至于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这种内心的喜悦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堂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我这节课其实是在八(一)班先上了,然后才到我们八(二)班上的,事先也没计划要这样去上,明显就是前一节课读的多,说的少,而后一节课就将读和说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学生读了之后,将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了出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一、首先由复习导入。 学生齐诵《三峡》一文,从三峡的奇丽风光想到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到处都有优美的景色,顺势引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接着解读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从题目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说道:“我觉得这是一封感谢信,从‘谢’字看出来的”。问:“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有的学生摇头。于是我就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关于谢中书情况,他们这才明白了题目的意思。然后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 首先是老师范读,学生在不明白的地方作标记。接着是学生自由读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同桌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学生谈各自的独特感受。 一开始没有学生主动举手,于是我就请了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赵同学起来说,他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的‘美’字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山河之美”。我当即表扬了他,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词“美”。紧接着就有同学跃跃欲试,开始纷纷举手发言。 生1: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实在是太舒服了。 生2:作者把这样的地方说成是人间的天堂,可见景色奇异引人。 生3:高峰入云,写出了山峰极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发言,我逐一的板书在黑板上,最后整篇文章的内容都被学生一一地说了出来,然后就从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练生动, 体会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由静入动,给清幽奇丽的美景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三、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读课文,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意境。 四、最后让学生用赏析性的语言说说祖国山川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内容,在说中感受奇丽景色,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发言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作为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去感受和领悟。 我们班本来就是公认的纪律好,但学习不积极,懒于思考,不主动发言的同学很多,这节课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改变这种状况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不能小看了他们的能耐,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2 上周教学《答谢中书书》一文,在学生做了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课文进行地很顺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 回想起来,本节课的成功得益于我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对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加之课堂组织环节紧凑,教学重点清晰;给学生的任务明确,整节课堂以诵读为主,较好的落实了文言词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学本文需从两方面着手: 一、书声琅琅的课堂才能真正的落实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范读,扫障碍——自读,知大意——诵读,理文脉——译读,重积累”的原则进行。教学本课时,通过范读让学生读准“跃”“颓”的字音,明晰四字句的停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让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整理出字、词,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通过集体诵读明晰本文写景的层次;结合书下注释小组合作共读共译疏通文意并分类积累文言词语。 二、挖掘文本不停留表面,要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优美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不是仅仅停留于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通过多个角度、调动多种感官,来传达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之情。 在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山水相映之美及这两句不同观察角度;讨论“晓雾将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磷竞跃”的多感官多层次之美,但并未让学生停留在“这里是以动写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的理解上,而是让学生深入挖掘,联系作者生平及诗作相互讨论,作者刻画这种真实洁净的声音,就是为了抒发自己沉醉于山水的喜悦之情。字里行间,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显然可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fad93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