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中考--废液缸里的反应

时间:2022-07-22 04:56: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报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 ,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2、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厨房里取得一种白色粉末A,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含有氢元素,A的名称是 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2A不含氢元素,则A的名称是( ),它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DE化学方程式( )







4、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牙膏 摩擦剂

某儿童牙膏 氢氧化铝

某防臭牙膏 碳酸钙

某透明牙膏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指酸、碱、两性氢氧化物、盐、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易溶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参与某中学初三同学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从家中拿来了五种化肥,分别是硫酸钾、氯化钾、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

第一步:称五种化肥各10g分别研细;

第二步: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体味的是三种铵盐,将下列硝酸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整;2NH4NO3+ )═( +2NH3+2H2O

第三步:另取氯化铵和盐各少量,分盛于三支试管中,均滴入少量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铵和硝酸铵,有气泡放出的是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HClNH4Cl+ ); 第四步:另取氯化铵和硝酸铵两种铵盐进行识别,写出识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五步取两种钾盐,分别在试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白沉淀的钾盐是( ),无明显现象的钾盐是(

6、用ABCD四个圆圈表示:稀H2SO4BaOH2 溶液、CuONa2SO4 溶液四种物质,相交的圆圈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指向的圆圈表示生成物(有些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反应、Bc反应均有沉淀产生,2AB反应生成物之一;lDC反应物之一,且l2反应时有蓝色沉淀生成,试回答: 1)将上述物质填入圆圈 2)生成1的反应现象是 3)生成2化学反应式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在稀H2SO4BaOH2 溶液、CuONa2SO4 中,硫酸能与氢氧化钡生成白色沉淀,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又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解题时利用各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判断即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解答:解:(1)四物质之间的反应分别是硫酸能与氢氧化钡生成白色沉淀,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又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根据AB反应、Bc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可确定B是氢氧化钡AC是硫酸与硫酸钠中的一种,再根据且l2反应时有蓝色沉淀生成,可确定A是硫酸钠,C是硫酸,D是氧化铜. 故答案为:

2)一是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其现象主要是黑色的氧化铜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蓝

32是氢氧化钡与硫酸钠的反应,反应时出现了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同时生成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BaOH2+Na2SO4=BaSO4+2NaOH





7、下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可表示铁、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类型是

2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

3D处产生的现象是(







8、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HCl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四):废液中的溶质是(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一)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做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验证猜想(四)是否正确,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有②③(填序号).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钙溶 ③稀盐酸 ④氯化钾溶液 【拓展与应用】

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根据HCl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蒸发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固体.此方法的缺点是挥发出的HCl气体会污染空气





1.2007陕西14HCl 不能 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 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或较活泼的金属 液变红或主生气泡 CaCO3 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用适量的碱性物质中和(或将两班的废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和等)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





3 碳酸氢钠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钠 Na2CO3+CaOHOH2=CaCO3+2NaOH CO2+Ca2=CaCO3+H2O 4、答案:(1)两性氢氧化物 氧化物 2)难溶

3CaCO3CO2↑+CaO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4)石灰石氯化钙碳酸钙

反应条件简单、实验室中易于操作、所得碳酸钙的纯度高等

5)向牙膏中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牙膏中有碳酸钙

5CaOH2 CaNO32 CO2+H2O NH4Cl+AgNO3AgCl+NH4NO3 硫酸钾 氯化钾.



6



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蓝

BaOH2+Na2SO4=BaSO4+2NaOH



7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或中和反应) 产生蓝色沉淀

8Na2CO3NaCl 在溶液中Na2CO3HCl不能共存 不能

溶液中若有HCl,遇AgNO3溶液也能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CaCO3+2HClCaCl2+H2O+CO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0e9c51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