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女儿玩的“超级过家家” 作者:刘勇赫 来源:《家家乐·中优宝贝(下半月)》2016年第02期 女孩子似乎天生喜欢过家家,她们习惯在游戏中扮演妈妈,模仿着现实生活中妈妈的行为,比如教育、叮嘱、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等。她们也在扮演中发现着自己和妈妈的不同(比如玩具的拜访方式),从而开始产生更加清晰的自我意识。 “过家家”的游戏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应该是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自发形成的,然而你会发现“过家家”虽然简单,然而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与社会化效果非常明显!然而,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将“过家家”当作是儿童间游戏,甚至觉得游戏是儿童间的事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事实上,早期游戏分为亲子游戏和儿童间游戏两种。儿童间游戏体现了平等民主参与的特色,更适宜3~6岁的孩子。3~6岁的孩子有着迫切的社交需要,儿童间游戏显然满足这个需要。为了可以和谐相处,他们必须从其他儿童参与者中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忍让及游戏规则。而0~3岁的孩子之间,亲子游戏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游戏当中,父母扮演者权威角色,向孩子清楚地告知着游戏的规则、目的,正确的做法与错误的做法,这便是游戏的教育功能。“过家家”游戏既可以是儿童间游戏,也可以是非常好的亲子游戏。我在研究亲子游戏的三年中,将“过家家“进一步“研发”成新版本,名为“上学学”,女儿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也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希望能给其他家长一些启发。 “上学学”的名字与“过家家”相对,其实我在做亲子游戏研究的时候管它叫“模拟教室”。因为有着多年的当幼儿园、小学、中学老师的经验,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学生对于集体生活缺乏着充足的心理准备,有的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或技巧……在7、8月份的时候,我也总能接到家长们的来信与求助,他们总会问如何让我的宝宝爱上幼儿园?或者如何让我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这些因素促成了我的一个灵感,那就是为千慧搭建一个模拟课堂。最初的版本是这样的,我让女儿和另外三个毛绒玩具扮演同学,我来扮演老师。在模拟教室中,女儿被要求和三个毛绒玩具坐成一排,并规范坐好。家长说一千遍,不如让孩子亲身经历一次。我会拿出我的简单教具来考“学生”,如我拿出了一个铅笔盒,问“她们”……结果很明显,“学生”中女儿是唯一有反应的,她很清楚地说出“铅笔盒”!这时候,我会对她提出表扬,并告诉她下一次举手回答问题才能获得奖励。就这样,孩子轻松地学会了课堂的规则,并且对教室学习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之后,千慧还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不发言?”“我可不可以给他们一些奖励呢?”每逢面对这样天真的语言时,我都特别认真地回答她,因为在那一刻我已经不是爸爸,而是老师的角色形象。 “模拟教室”中,我没有一直扮演老师,千慧也没有一直扮演学生,这样她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学校生活的特点。然而,千慧在熟识了这个游戏后,肯定有更多的学习需要,我便进一步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4c4151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