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能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不少于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请你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摘录一个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片段,并写出反思。 答题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断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海防前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用三个词介绍西沙群岛。 2、读第二小节,说说第二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节 1、西沙群岛的海水这么美丽、神奇,你可知道在它那博大的胸怀中,物产也很丰富呢! 2、自学第三节,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物产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3、 交流 (1)指名三个学生的分别介绍珊瑚、海参、大龙虾。 (2)质疑问难,听了介绍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在交流中理解“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的意思。 点拨:①这些珊瑚真是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美丽极了!有的形状像绽开的花朵,用你的手做“绽开”的花朵形状(生做),这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珊瑚的形态美,就像张开笑脸的花。 -------------------------------------------------------------------------------- -------------------------------------------------------------------------------- ②这就是浑身长满棘皮,胖乎乎的海参。文中是怎样写它运动的?(蠕动)什么是“蠕动”?它和我们见过的蚯蚓和毛毛虫的运动一样吗?谁能用手做动作表示出来?海参就像一位海底的老人总是在那里慢慢地懒洋洋地蠕动,多有意思呀! ③在朗读中点拨 :大龙虾浑身全身披着硬硬的甲,挥舞着它的大钳子,划过来,划过去,威风凛凛,就像海底的战士,显得特别威武。 (4)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词语用得十分准确,你们能把它们的特点读出来吗?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懒洋洋的样子、大龙虾的威武。 (5)打乱课文中三句话的排列顺序,分小组介绍读,比较不同,体会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也是一种段落的结构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6084fcfab069dc5022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