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五)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舟中对月 陆游 百壶载酒游凌云①,醉中挥袖别故人。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②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注释】①凌云,山名,位于四川乐山,与峨眉山遥对。②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百壶”载酒,可理解为酒多,亦可理解为设酒送行者众。 B.“谁似”二字,在故人的陪衬下,突出了峨嵋山月同作者的联系。 C.诗人酒初醒时看见的只有月光的“凄冷”,突出了月色恼人不得眠。 D.“葛巾影”应该指作者自己的影子,与“空”“静”的氛围很搭配。 13.更漏,即漏壶,是古代用滴漏方法计时的器具,也可用以指夜晚的时间。下列诗句中的“更漏”意为“夜晚时间”的一项是(3分) A.为尔废昏卧,裴回更漏残 B.愁人起常早,八月更漏长 C.咀嚼复吟哦,惟恐更漏忙 D.大泽星河淡,孤城更漏疏 14.请结合具体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复杂情感。(6分) 【答案】12.C 13.B 14.①与故人离别后孤身只影的孤独处境与凄凉情怀; ②对峨眉山月不离不弃、依依不舍的怜爱感激之情; ③于凄冷月光与空寂江船中有超脱世外、飘然欲仙的自我解脱的追求。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词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突出了月色恼人不得眠”错误,本诗中,月始终对诗人不离不弃,颇有情意,故此时不应是“月色恼人”,而应该是“月光凄冷”不得眠。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A.“更漏残”意思是刻漏将尽,指夜已深、天将晓,指的是计时器具。 B.“八月更漏长”的意思是八月的夜晚时间渐渐变长,是夜晚。 C.“惟恐更漏忙”的意思是恐怕更漏滴得太快,比喻担心时间过得太快,“更漏”在这里指计时器具。 D.从“星河淡”“更漏疏”可见,指的是天将晓而刻漏将尽,此处“更漏”指计时器具。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以“对月”为题,实际上抒写的是无人理解的孤单处境和凄凉情怀。 首四句说自己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故人已经远远地留在后边,只有月亮是不懈的伴侣。“百壶”载酒,可见送行者之多,但“谁似峨嵋半轮月”,既写出峨眉山月对作者“依依不舍”的情意,又反衬出诗人已与友人们离别的孤独凄凉之感,从而更对峨眉山月有感激喜爱之情。 中间四句承第四句,着力写月。峨眉之月到了渝州,尚且频频“窥船”,可见月有情;入近渝州,凌云之酒方才“初醒”,足见诗人面对离别时借酒浇愁的举动,醒来又见月色凄冷,只留下空荡荡的江面与萧萧的竹影,衬托诗人的“翩翩葛巾影”,再度渲染诗人的孤独处境。 最后四句由孤寂进入飘逸,在清寒中寄寓作者对自我解脱的追求。“更漏不到”直承前句“我欲仙”,明写更漏,暗写月光,仿佛虚无的是更漏,实际存在的倒是月光。“沙禽背船”既是写“月满船”,只有月光明亮,离去的沙禽才清晰可见;又以沙禽背船而去照应诗人遗世欲仙,衬托出诗人超脱世外的缥缈情怀。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1)古诗文中常借雨雪表情达意,《声声慢》中李清照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来形容自己凄苦心境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忠贞。李白《将进酒》中诗人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慨人生易老,光阴易逝。 (2)《答司马谏议书》中宋神宗想在北宋实施改革的原因是“④_________,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3)《六国论》中苏洵借古讽今,把北宋与六国相比,劝谏统治者要汲取教训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大,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梧桐更兼细雨 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肝胆”“苟”“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b9bc6c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