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6个月生存法则 社会中的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在职场中职场政治和个人能力同样密不可分,职场的精英们个个有能力,懂政治。个人能力表现为时间掌控能力、知识水平、现场问题解决能力,职场政治能力表现为判断自身所处环境的能力。 心理学调研和试验都证实了人们大多有高估自己的倾向。澳大利亚的司机当中,有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新人过了试用期后,是坚守在现在的岗位上还是换一个岗位,或者重新找一家公司?作为公司老板,你任命了一个新的部门经理,业务开展得不顺利,给他多长的时间考查他是否适合这个岗位?时间太短,更换太频繁怕业务做不起来,但如果交给一个确实不能胜任的人,时间越长则越贻误战机。 面对这种两难问题能否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能!就是任何试验期都应该是6个月。 学会,只要6个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是一个很博学的人,获得过9个博士头衔,在数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均取得了重要成果。西蒙有一个“6个月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用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学会一门新学科。他分析了很多学科,把这些学科的知识分成若干“块”,然后测量熟悉、记忆、掌握每一块知识所用的时间,经过组合、计算,最后的结论是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在6个月之内掌握。 我本人就是这种理论的实践者。从机械专业毕业后,我共撰写并出版了11本书,内容涉及计算机通信、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家具设计等。虽然没有经过考试,但自己是否已经领悟一门学科是有明确感觉的。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时,起初所有的知识对你而言都是陌生的,当你融会贯通时,就会发现即便是一门新学科,大部分都在重复你已经知道的知识点,你能够灵活运用这门学科的知识来解释、解决相关问题,你还可能在这门学科领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不是赫伯特·西蒙,只是智力中等的人,但基本上每学习6个月,也能领悟一门新知识。 我把试验期简单地定为6个月,并非仅仅因为西蒙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我认为绝大多数工作都需要某种天赋,6个月就可以证明你是不是干这个事情的材料。 所谓有什么兴趣干什么活的观点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适用。从生物进化来看,人并非为现代工作环境所生,好吃懒做才是天性。绝大多数人说不上自己对什么行当有浓厚兴趣,如果按照兴趣去工作最后很难找到工作。 考查,也是6个月 干所有的工作,其情状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吃力、合格、胜任等几个档次。你处于什么位置,虽然与努力程度有关,更重要的则是天赋异禀,你是否适合某个工种。 合格是一个底线,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干起来不会太吃力,但也很难出类拔萃。我见过不少人干着一份自己特别吃力的工种,付出的努力相当大,干起来非常吃力,但效果却不好。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有些人对有的科目就是不入门一样,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只能在及格线边缘挣扎。据我观察,某些吃力的员工如果能够换一个工种,很可能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出色员工。 新员工通常有3个月的实习期,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摆设,只会剔除非常不合格、不适应的员工。自我选择工作岗位,评估自己应该用更真实、更高的标准。如果有幸找到自己非常胜任的岗位,努力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得出这个判断,应该是6个月,而不是3个月。 自我审视只是一个方面,管理者也应该按照“6个月法则”审视下属。假如我得到一个肥缺,比如到一个新建的、有发展前途的部门担任经理,我明知自己不是很胜任,会主动退出吗?很显然,人是自私的动物,很难对此撒手。而且心理学调研和试验都证实了人们大多有高估自己的倾向。澳大利亚的司机当中,有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4b098c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