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音乐术语的戏剧性导向分析

时间:2023-04-07 12:0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中音乐术语的戏剧性导向分



音乐术语在音乐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仅有的方寸之地无声地指引了演奏者理解乐曲的起承转合与情感走向,最直接地启发我们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然而大部分演奏者只是基于简单翻译,深入研究它内部隐藏含义的研究却少之甚少。本文在研究音乐术语深层含义的基础上,结合贝多芬钢琴作品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隐含的意义,从而使演奏者更自然、更生动的表达这些术语的意义。 一、音乐术语

(一)音乐术语的理论基础

音乐术语本是音乐领域里的专门用语,是指音乐领域中的事物、现象、关系和过程等,一般仅为从事音乐或相关工作的人们所知所用,仅在音乐专业范围内通行使用。大致分为速度术语、力度术语、表情术语以及技法四大类。 (二)音乐术语的重要性

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理解掌握音乐术语是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也是音乐创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音乐术语的学习,可以提高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理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演奏者音乐素养。 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作品分析 (一)贝多芬背景简介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这几个重要阶段:约瑟夫二世的开明专制(贝多芬的青少年时期)法国大革命(贝多芬19岁)18041814年的拿破仑战争、1815年维也纳会议及欧洲的封建复辟。他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形成及音乐创作,同当时整个社会的动荡与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而被尊称为

(二)《月光奏鸣曲》分析

《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1800年春,贝多芬结识了朱丽叶·琪察尔迪Giulietta Guicciardi便暗生爱意。1802年初,丽叶移情别恋,此事的发生对贝多芬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1802年,《月光奏鸣曲》出版,虽然发生了这件事,贝多芬还是将这首作品献给了他心中所爱的这位女孩。 《月光奏鸣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用慢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乐曲一开始的四小节自由舒缓起势,表现出即兴自由的特性,均匀的三连音的运用,并且标注了很轻(pp,使我们联想到宁静的夜晚,银色月光笼罩大地,乐曲中音乐术语由弱-很弱-最弱P-PP-PPP表现出此时万物寂静,多芬孤独的站在河边。三连音分解和弦始终贯穿曲子,欲言又止的哀伤均匀缓慢的节奏,仿佛正在喃喃诉说着心灵深处隐隐的悲伤。而在中音区,恬淡地旋律流淌出来,营造出细致、忧伤、沉静的氛围。 第二主题出现在第12小节之后,一串的三连音将乐章带向高音区,形成了一段小小的高潮,带来一种隐隐的不安与焦躁的情绪。在第二部分,出现了轻盈的旋律,乐曲开始为弱起小节,由滑奏与断奏开始,乐曲便由一种压抑的情绪回到那轻俏明媚的情绪中。乐曲从轻缓如歌的第一乐章向俏皮可爱的第二乐章直到风雨如骤的第三乐章过渡。其戏剧性更加强烈,这也意味着短暂的欢乐之后,是更强烈的苦痛。第三乐章:这一乐章是贝多芬所写的钢琴音乐中表现力最高昂最丰富的乐章,该曲进入到了激动不安的高潮阶段。第一主题激越升腾而来,分解和弦狂野爬升的曲调,如暴风雨般倾泻下来,从低音区一直向上,冲进狂怒的高音区。这样一种激动人心的意境,将我们带入到了作者的情绪中,与他一起,从第一乐章那极度隐忍、压抑的痛苦氛围中迸发出不顾一切的呐喊。在这呐喊声中,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的追求与渴望,以及向命运抗争的心声。随之,进入与之形成鲜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660a16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