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圣贤之风,看古人如何敬惜字纸!

时间:2023-05-01 04:23: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承圣贤之风,看古人如何敬惜字纸!



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告诫我说,字纸,不能踩,更不能擦屁股,看到有字的纸,要捡起来。父亲躬身力行的教育,让我至今不敢糟蹋字纸。

还记得,有老人,专捡字纸,集中处理,整理焚烧,以此积德行善。焚烧字纸的地方,会选择山上干净的岩石,或者专门的焚字炉。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依史料所载,惜字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相当普及。惜字塔有很多样式:惜字楼、字库塔、文峰塔、圣迹亭、敬字亭、文风塔、焚字库等等。

敬惜字纸,是对文字的敬畏,对文化的敬重,读书人则通过敬惜字纸维护纸张和笔墨的尊严,尊重文化也尊重自己。

英人周绍明的《书籍的社会史》一书写得夹缠不清,错误不少,却难得地对敬惜字纸习俗作了一定考证。该书第六章写道:



“到15世纪中期,学者们对字纸的尊重被视为一种值得称赏的行为,据记述明代学者有时会收集被人用过丢弃的废纸片,放入专门的砖炉里焚化……在不迟于17世纪的最后三分之一时转变为公共行为,学者和其他人都卷入对书写和印刷文字的尊崇。惜字会最初在苏州地区形成,随后在整个江南和中国其他地区流行。他们的目的是收集所发现的任何带有中国文字的纸片,用水漂洗,最后焚烧,把会放进一个陶制容器,再倒入溪流或大海。”

(宁波惜字会的拾字纸人。)(19世纪中期,英国人John Murray绘。)


在清道光《噶玛兰厅志》卷五中,我们可以找到当时台湾噶玛兰厅(今宜兰)地区敬惜字纸习俗的记载。其隆重程度,更在周氏叙述之上:



“兰中字纸,虽村氓妇孺,皆知敬惜。缘街中文昌宫左筑有敬字亭,立为惜字会,雇丁搜觅,洗净焚化,薰以沉檀,缄以纸素。每年以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通属士庶齐集宫中,排设戏筵,结彩张灯;推一人为主祭,配以苍颉神牌。三献礼毕,即奉苍颉牌于彩亭,士子自为执事,随将一年所焚字纸,铺叠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f2670c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