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作者:李雪 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2期 摘 要: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对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83-01 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文化与经济、政治共同组成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活动的反应。[1]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需要深刻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做到以下方面。 一、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大力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有力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在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指出,意识形态对物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我党领导人民群众斗争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想为依据,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和任务。党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基本内容、根本要求作了充分阐述,标志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探索,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主要成果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提出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新科学文化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最新发展。因此,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不断进化的,不同类型文化的相互影响,文化的运动变化受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内因取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许多文化直接构成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2]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个国家的政治之基和经济基础都将不稳,只有属于自己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个民族才能创造出不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了文化的民族性的重要性,强调了它不仅要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发展,还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多次强调指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以我为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多元性。其多元性主要表现在多种来源、多民族性、以多种经济成分为基础,但是,主流文化是一元的。[3]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世界各国创造了诸多优秀的文化,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在获得更快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各种“文化殖民”的威胁。如何正确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成为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问题。外来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涵盖服装,餐饮,电影,甚至是节假日等各个领域。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对于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心把握失衡,忽略了外来文化的迅速扩张,疏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导致了一些文化遗产的流失与消亡。我们国家在惨痛的教训下逐渐意识到了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由此出现了一些争议性事件,比如“星巴克进驻故宫事件”、“汇源果汁收购案”、“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等等。虽然在保护我们悠久文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坎坷与艰辛,但我们也有一些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发扬光大,比如在国外声名远播的孔子学院,已经在很多国家的著名学府开设了分院,将中国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历史,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传播出去,让中国传统文化不再只是遮着神秘的面纱,还要以华丽的姿态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只有保持了中国的独有特色,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会有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 三、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政府把文化建设工作重心放在解决两个重点问题上,一是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正确区分管理,二是在文化配置方面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公益性文化事业为例,政治宣传类文化事业改革的重点是在保障有效宣传的前提下,重新整合文化资源,减少政府对此类事业单位的宣传内容和方式的干预,加强文化事业的内部管理,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政府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而对于农村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的地区,则应加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培训工作,合理分配社会文化资源,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各种艺术形式走进农村,建设真正的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保证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国家鼓励经营性文化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市场化要求,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组合。 四、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努力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立足当代中国实践,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深刻、藝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文化发展的战略。努力做好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把握好网络这块阵地。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教育,教育是文化最直接的传播途径,也是最直接的培养文化创造者的方式。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在文化教育领域,我们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此,我们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文化人才队伍,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135be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