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国际青少年艺术大赛、“大中华”杯全球华语大赛……只需要花几十块到几百块,就可报名参赛。这些组织打着“国际”“中华”“中国”等名号,看着让人感觉“高大上”,实际目的却是为了圈钱,为了牟取非法利益。这些组织承办的各种大赛之所以风生水起,是因为能够投很多家长"所好"。一些具有功利化教育思想的家长被“国际”“中国”“中华”等名号所迷惑,欣然参与;另有一些爱慕虚荣的家长明知道花钱买竞赛名次、奖杯和荣誉不靠谱,仍乐此不疲。 对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试题来源】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远离功利教育,创造美好未来 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如果坐上功利化教育的大船,在各种没有意义的竞赛中感受到波澜壮阔的景象,就会失去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天真。 这种教育,夹杂了太多的功利色彩,让多少孩子迷失了未来?不得不说,国内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们期待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另一方面,他们又怕孩子吃苦太多。在这份纠结与矛盾之中,他们开始寻求一些“捷径”――用奖牌与证书为孩子劈开一条成功之路。然而,他们可能想不到,这条路上的鲜花和掌声并不是真实的,而是充满了虚荣的水分。 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不是很好吗?可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建立在功利之上,如果心里只想着荣誉和证书,其他内容,如艺术等,都不会成为关注的对象,那么,我们的目标本身便带有一种短视。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的、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就应该是懂得奉献,不计名利。细数中外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具备这种品质的。 功利性的教育,恰恰与奉献精神背道而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透过这一传统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畸形的教育目标。鲁迅先生在分析了中西文化后发现,西方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的是探索和实践,而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则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这一鲜明的对比,让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教育的功利性,发出改造中国人的梦的口号。那种传统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可能是无私的奉献者。 功利,让年轻的心失去了释放年轻活力的机会。看着各种山寨竞赛的怪象频出,不得不让人反思家庭教育是不是真的已经脱离了正轨。席慕蓉说:“每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如果选择的是功利性教育思想,那么,当我们从校园里走出来,便会成为利己主义的代表,而不会成为利他主义的楷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1365e627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