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训诂释文言 摘 要:初中低年级学生存在文言文词语识记困难。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试从训诂学“音”“形”“义”三方面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提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训诂学 音 形 义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感到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对于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识记困难。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不断的钻研学习,笔者觉得语文教师有必要充实自己的训诂学知识。因为训诂学是专门研究古代汉语书面语的语义和关于这种语义的诠释方式、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小学的一个部门,它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教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多学一些训诂知识,能在文言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文言知识,让他们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掌握得扎实。 一、以音求义 在众多中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有一部分联绵词被误认为是有意义的词语,以下试举两例: (一)扑朔 《木兰诗》中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在这句诗中,如果把雄兔和雌兔分开来解释,认为雄兔和雌兔的区别是“脚扑朔”和“眼迷离”是不妥的。之所以会产生误会,可能与“扑朔”这个词的解释有关。关于“扑朔”这个词的解释,学者有几种意见,如游国恩先生认为是“爬搔”;朱东润先生认为是“毛蓬松的样子”;余冠英先生认为是“跳跃的样子”。笔者比较赞同王文晖先生的解释,她认为“扑朔”是联绵词,古人有多种写法:扑握、扑渥、朴握等,意为兔走的样子。这样这句诗的意思可以译为“雄兔和雌兔的脚都在轻快走动,双眼都眯着”。如此一来,和后文“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意思才能连贯。 (二)望洋 成语“望洋兴叹”在沪教S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中被解释为:“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感到无可奈何。” 如果教师望文生义,仅凭字面意义解释成“望着海洋”,那么就会贻笑大方了。实际上“望洋”是个叠韵联绵词,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它有多种写法:“望羊”“望佯”“ 茫洋”“望阳”等,旧注为“仰视貌”是很贴切的。“望洋”的仰视意义是由“望”“洋”两字的读音结合成的语音组织来体现的,而不是由这两个字的字义合成的。因为“洋”的本义是水名,“洋”字的“海洋”义是后起的,不会早于唐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40d747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