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

时间:2022-05-13 14:24: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

作者:季广花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43



一位儿科医生给患儿看病前认真地搓手,致使患儿的父亲心中埋怨——这是什么怪癖?浪费时间。而就在女助手准备把听诊器塞进患儿的衣服里时,儿科医生赶忙制止:“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诊器都很凉……先把手搓暖……”患儿父亲的脸红了……仁者医德,大爱无疆,这是多么温暖美丽的细节。

读过这样一则故事后,从教多年的我感同身受,做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不仅仅意味着要自觉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那些规定,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办有人性的教育,做有温度的教师。

恰逢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姚跃林校长的《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一书出版。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一遍,对做一位有温度的教师有了更深的理解。全书着力阐述: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就是要办有温度的教育,就是要让有温度的教育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位师生甚或家长的心灵,而不是停留在纸上。

何谓有温度?通俗地说:学生喜欢。怎样做学生才能喜欢?教师由衷尊重学生,师生关系就差不了,学生就没理由不喜欢老师和学校。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农业、是培育,而不是急功近利。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农业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季节,需要静待花开。所以说教育应该是一种“ 化”的过程”,这意味着真正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浸润的过程,要直指人心,而不是在表面镀金。因为教育的本义在立人,在“ 上所施”与“下所效”之间,给予学生发展的能力,并引其向善。教育如果忽略了“ 人”,即使形式繁荣多样,其实教育也没有真正发生。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慢慢等待,真心关爱,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

有温度的教育是蔡芸芝老师高高举起却又轻轻落下的教鞭;有温度的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送给王友的“四块糖”;有温度的教育是寿镜吾先生手握戒尺和规矩却不常用。在这些充满温度教育中,面对的是每一个如此不同的生命。唯有用心把孩子的每一个日子擦亮,才能让他们每天都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教育是个性、是完善,而不是整齐划一。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因材施教,让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和成长。在遵循规律的教育中,孩子们有快乐的课堂、个性张扬的舞台,有自己的合唱团、足球队、文学社、科学院等空间,他们坚定、自信、豁达,勇于追求一切美好,敢于向未知探索,他们用行动去证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里,没有做不完的试卷,没有写不完的作业,没有分数的排队,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没有冷眼,只有温暖。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每个孩子成长创造更多可能,给每个孩子更美丽的期待。有温度的教师不会漠视地看待差生,处理学生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责怪和埋怨,而是能达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是生长、是唤醒,而不是物质至上。

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形象的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心灵的对话。而心灵是在意温度的。有温度的教师,


会激情满怀地投入事业,会把每一次主题班会安排得主题鲜明,学生受到感染,令其终生难忘;有温度的教师,范读课文时,会抑扬顿挫,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能够放下师道尊严,变换角色,能耐心等待慢一点的“那个孩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大胆热情讲解,同学互助交流,个个处于亢奋状态,不再是教师占领课堂的制高点、主动权,学生听得味同嚼蜡、恹恹欲睡。教师的温度就是感染力,像一个磁场,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的河流。尊重、理解唤醒、帮助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付出真心、真情和真爱,需要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教育的温暖。教育的温暖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融洽。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4636b8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