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时间:2022-07-13 19:05: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20世纪基础教育的三次重大改革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变革,就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20纪的100年中,在世界范围内有3次较大的教育改革,而每次改革都发端于社会发展迅速的美国,然后波及整个世界。

第一次教育变革发生在20世纪初。以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批判了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提出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的兴趣中心的主张,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批评传统教育“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他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并从这个原则出发,要求课程必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强调课程教材要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系。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了美 教育几十年,而且影响到世界各地。

第二次教育改革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50年代后期,美国学术界许多人士对“生活适应”的功利主义教育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同时,批评当时 的课程内容只反应了19世纪的科学成果,没有反映20世纪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强烈要求改革;1957年的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促进了这次改革。1958年美 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提出加强数学科学、现代外语三门基本课程,于是出现了新数学物理等一系列新教材。这些教材,由于太深太难不能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20世纪70年代初就被弃之不用,但它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

第三次教育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的动力来自教育的外部和内部的因素。教育的外部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由此带来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深刻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内部的因素是:一方面,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的公开信“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就反映了这个问题。之后,美国朝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1991年布什总统提出了2000年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克林顿总统上任后将其演变成《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与此同时,日本、英国、法国也在进行教育改革。

综观几次教育改革,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是改革的重要方面,处于改革的核心地位。为什么每次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道理很简单,任何教育目标都是要依靠课程来实现的。当然,每一次课程改革总是以某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同时以新的内容与方法做保证。

()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

1 日本: 日本基本上每十年更新一次基础教育课程,2002年即将实施新的课程。他们即将实施的新课程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学生能够轻松地生存,能够愉快地学习。他们认为应该给学生自主发展留有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以使他们健康地、自由地发展。他们对旧有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和审视。他们认为课程内容太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因此他们提出要把课程的内容、学时砍去三分之—。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方面,他们突

.


.

出以下四点: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和提高国际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基本 知识与技能、达成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甚至标新立异。

2、韩国:韩国1997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强调实验、讨论、自主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学习活动的重要地位,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概念,即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1年级到10年级,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

3、美国:在2000教育目标法中提出:A、所有8岁儿童都要学会阅读;B所有12岁儿童都要会用互联网C、所有18岁青年都要接受2高等教育 4、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首次设置国家课程,并制定了课程标准。1999年英国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

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文化

方面的发展

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

题。

5新加坡: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三)、各国课程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1、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课程改革都把教育的成败和他们国家的未来命运、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每一个觉醒的民族都充分认识到,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都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2 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无一不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自信、进取、诚实、正直、认真、踏实、坚强、勇敢、严谨、求实、关心、合作、乐观、奉献、批判、创新……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实行课程编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在传统的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中,一般仅仅考虑课程的编制,忽视了实施和评价这两个环节对课程整体改革的影响。各国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课程编制以外的诸多因素: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评价的作用。。在评价制度改革中,特别注意目标评价、

.


.

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评价以及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4、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合均衡性。一些国家曾一度出现过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科学课程轻人文课程、重认知轻情感、重必修轻选修等倾向。课改就是要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考虑各种课程之间的平衡。

5、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合现实性。课程内容的安排合选择不仅考虑学科发展合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并且强调学科的思想方法,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科知识与思想方法在现代社会合生产中的应用,强调知识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价值,强调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现实之间的联系。

6、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各国课改的重点。过去过分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在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实践、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7、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各国的课程管理已趋向于民主化和规范化。民主化主要表现在:中央对地方课程管理的权力分配趋向平衡,即原中央集权的国家已把过分集中的权力下放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而原来放权的国家也在把过分分散的权力部分地回归中央;专家、学者、教师等广泛地参与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等相关的管理工作,即课程管理队伍构成多元化;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增大,也体现了民主化。规范化主要表现在采用法规、制度、文件等形式实施管理。

8、强调信息技术教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设置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预测的能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9、注重道德、价值观和国际理解教育。面对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的多极化大趋势,各国都把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人际关系方面,要承认自我与他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的关系,尊重他人、诚实可信;在社会方面,要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维护法律的尊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重视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尊重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方面,要把由自然和社会共同构成的环境视为生命和生存的基础,对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抱有责任感,理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努力保持自然的平衡性和多样性。人对环境的态度已经被看成是人的价值观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教育的内容存在,而且成为人的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90c6d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