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荷塘月色》中的情感及景物描写分析 作者:鞠玲慧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 摘要:散文有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文心雕龙》中这样写到:“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说人的不同性情,不同心境会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和激发。这也就是抒情散文的来源。郁达夫也曾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和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散文是作者表达情感,抒发心境的绝妙地方。《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代表性散文,不论是情感的抒发还是对景物的描写,都别有一番韵味。本文将从课文出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从情感和景物描写两方面来解读文本。 关键词:《荷塘月色》;情感分析;景物描写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由此可以得知全文围绕“颇不宁静”之一情感基调展开写作的原因。作者将自己的惆怅和苦闷都写进了文章中。让我们跟着优美的字词走进朱自清先生心中的荷塘,去解读他那朦胧忧愁的心境。 一、从关键句子分析作者情感 本文开头就写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内心有苦闷和惆怅。“颇不宁静”是关键词语,“颇”表示程度的深,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苦闷的心情,作者这种不宁静的心绪笼罩了全文。接着文中又写到“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作者为什么要说“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呢?我们有上下文可以知道,“平常”的作者是不自由的,失去了自己,他白天里一定要说的话要做的事,都是自己不想做又不得不那样做。而此时的作者是完全自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是作者在去荷塘的过程中的一种自我排遣,作者的心情由此得到释放。 作者独自一人来到荷塘,,没有带上妻子儿女共同来赏玩这美丽的荷塘月色,享受到了“独处的妙处”。他在课文中这样写到:“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且”,意为“暂且”、“暂时”。一个“且”字,表明作者极欲逃脱现实的心态,但是他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只能是暂时的得到解脱,并不能真正逃离,,这种逃脱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是他任然不想放过这极短暂的“独处”,而是选择尽情“受用”。“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独处的作者竭力逃脱现实,摆脱苦闷,哪怕只是一小会也不舍得错过。可是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a4593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