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解说词 从绍兴城向西南的兰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别致的古典园林。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在这里种植兰花,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也就是1600多年前的那个温暖的春天,王羲之和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这里流筋饮酒,赏谈赋诗。 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放眼望去,“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大自然是那样的自足圆满,自由活泼,生生不息。他们围坐在曲水之畔,将酒杯置于水中,任其随水漂流,酒杯到谁的面前,谁便饮酒赋诗。不然,罚酒三杯。虽然没有丝竹伴奏,但喝一杯酒,吟一首诗,也足够畅叙衷肠。在这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诗人抬头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低头看到的是万物的繁茂,大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广豪坚定着王羲之对自己生命方向的判断和选择:身在无拘无束的自然怀抱之中,心情才是最舒畅的。何况人生有涯,天地无限,宇宙生机中又包含着多少玄妙需要用心去领悟才能参透呢?王羲之说“信可乐也”,这是多么值得快慰的时刻呀! 在兰亭聚会的那天,据说王羲之喝了很多酒,他终于醉了。《兰亭序》共书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生命的形象。特别是二十多个“之”字,更是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宋代书法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称扬说: "《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明朝《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说:“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写道:“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王羲之在世时,其书法作品就“声华四宇,价倾五都"。由于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以王羲之的书法为珍贵,以至于就有人专门模仿他的书法赚钱,可见他的影响之大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真迹爱不释手,于是诏命书法大家临摹《兰亭序》,我们很难推测李世民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动机,也许他是想通过对《兰亭序》的临摹来检验一下那些书法爱臣与王羲之的差异高低,也许他已经想到要将《兰亭序》带入自己的坟墓,故而复制,以求流传呢?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都是唐代的书法大家,现在传世的王羲之《兰亭序》的唐代临本,就是出自他们的手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ab24f4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