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守望者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量青壮年的外出,在农村形成庞大的“留守老人”群体。农民工外出使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活自然转移到留守老人身上,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抚养监护第三代的重任。 外出子女与父母沟通有限,留守在家的小孩较大程度上还无法缓解老人的孤独,老人的情感容易被人忽视,但他们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有着强烈的情感渴求。 人老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而不在乎钱物。 可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去医院看病时,子女不在,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有些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年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留守老人”在家庭外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孤独至极的老人会丧失理智作出极端行为。 农村的“留守老人”的问题只靠心态调整不可能解决。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的孤独,还要面对贫穷、疾病、繁重的劳动和抚育下一代的重任。 他们,是千万农民工的父母;他们,是千万朴实的农民;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幕后英雄;他们,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坚强后盾。 随着上亿农民进城务工,广大农村留下了几千万的“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这些老人们大多数坚持在种田,而他们年老体衰,体力不支,难以承受子女留下的田土农活重担,就是看管孩子也往往力不从心,生活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城里诸多的老年娱乐场所可消遣,也没有广泛的社交圈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经济保障,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不仅“心空”,物质更“空”,解决他们的生计、养老和心理问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b135fcae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