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教三十年 教师随笔 三十载教学生涯,五十年人生春秋。 19岁走上三尺讲台。转眼间,踏上教学之路已30年。从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一步一趋的老头。30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深深地刻在这张老脸上。 想想初为人师之喜:学生尊重老师,畏惧老师,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唯老师之言是圣旨。只要老师去家访,没有一次不是醉着回来的。家长的热情,对孩子的期望,对读书的重视,叫你老师没有理由不尽心工作。看着孩子们单纯而幼稚的脸,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使你不得不忘却身居边远的寂寞与痛苦。那时虽50几元的工资,但仍很自在,没有别的乞求,没有别的奢望。一样的潇洒自如。 看如今:老师疲于奔命,忙于应酬,正事少做,闲事一大堆,真正把精力放在教学上的没几人。原因不是工资太少,而是制度太怪:老师怕学生,不敢有一句重话对学生。老师随时都在检查自己是否有什么把柄落在学生手里,怕状告自身惹上麻烦。一些老师的遭遇证明,越是认真越要出问题,故包括自己在内也只好得过且过,混完后半身。因为要努力就会有问题,就可能会带来一些指责;因为管不好安全,同样要被请出教师队伍等。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是是非非,风风雨雨,荣辱光鲜。 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在一个边远的乡所在地完小。那里几间破旧瓦房,百十来个学生,近十个老师,一到下午放学,就开始了痛苦的煎熬。原因是这些教师中,七八个是跑教,要回家帮忙种田,剩下几人,吃完饭后没事干,因为没电,也就没有什么收音机、电视机等之类的,黑了要点灯,还不敢大大方方的点,因为煤油要凭票买,只好忍着。面对这样的生活,心想怎样才能早点离开,于是确立目标——参加成人高考。可是,偏偏不遂人愿,就是得不到报名。理由是那里偏远,难得分进老师。盼呀盼,五年过去了,意志消沉了,希望破灭了,红尘看破了。思想也开始产生了动摇,一切都处在风雨飘摇中。 可屋漏偏遭连夜雨。一个星期六回家,晚饭间父亲说,一年就那么600来元钱,还那么跑来跑去,不如我在家喂一两头猪,干脆回家养猪算了。因为此,自己曾产生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然而,看看几十双睁大的圆眼和同事们的劝慰,没多考虑,留了下来。再接着就是八十年代轰轰烈烈的下广打工潮,又着实影响了好一阵子,许多年轻教师,尤其身处边远的年轻教师,纷纷弃教下海。在通信中,他们极言“大海里”钱是如何好找,外面的世界又是如何的美丽,每月千余元的工资,那时确实诱惑不小,于是内心又躁动起来,但这回倒是父母阻止了我的行动,不然,命运也许将被改写。 不过,不管是同事的调离、改行或同学的升迁,这些都没有动摇过我,这大概是我心已死。就是自己面对一次次的改行机会,也无动于衷(当然,不是不愿改,是因没钱交,不会走关系。)就这样,一晃混了30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也没有黑名单上的记载,平平凡凡、清清淡淡。 30年里,教过小学,到过教育站,进修学习,然后归宿中学。30年里,做过小学教导主任,教育站业务员、会计,做过中学总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凡事兢兢业业,认真细致,深得大家认可,但谨小慎微,畏手畏脚,息事宁人,也同样受到大家的指责。 面对一批批学生,一张张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性格,作为老师,有辛酸,有甜蜜,有骄傲,有成功,有失败…… 一路走来,尝尽了教学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品够了学生百味;与领导、教师相处,总是诚惶诚恐,担心自己跟不上步伐,担心得罪他人,搞不好工作。 一路走来,是是非非,你你我我。不管他人如何评价,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自己总保持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低调做人,执着做事。把自己的职业当着生命看待;把学生当作上帝,尽心尽责。在心里总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拿的养命钱为宗旨。不惜抛洒汗水,不惜花费脑筋,用陶渊明的一句诗来说,那就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547e9b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