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作者:阚 平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21年第1期 文/阚 平 日前,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终于迎来了历史性一刻。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千年追求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实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客观上看,在绝对贫困消除后,相对贫困仍然存在,返贫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据有关数据,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开展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来;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明确“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既摘“穷帽”,又挖“穷根”,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用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特色种养殖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培养附加值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还面临着长期的乡村振兴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实现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在城乡之间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和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战略目标的同时,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我们工作的终点,而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要继续狠抓“做”功,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23b1ea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