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的两个状元

时间:2023-04-21 18:02: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潍县的两个状元,一为光绪二年(1876)的曹鸿勋,另一个就是和曹比邻、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高中的王寿彭

在科举考场上,潍县异军突起颇让人好奇,于是好事者便附会以风水灵异之说。一本题为《归里清谈》的笔记就称,这应该归功于郑板桥。据说郑板桥当潍县县令时,根据地势,筑一长桥,名为状元桥,声称此地将来会出状元,后来真被其言中。这当然是传说而已,只能作为谈资,姑妄言之姑听之了。 且说这王寿彭高中状元,曾引来当时人的不少议论。有两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其一是说王寿彭的文章做得并不好,但他的字却很对科考官的脾胃。清代的科举,尤其是最后一关的殿试,向来重写不重作,而科考对书法又有特殊的癖好,要求字体端正,“黑大圆光”,号称“馆阁体”。许多文章好的人往往在科举上不甚得意,原因盖在于此,如不擅书法的龚自珍考进士就多次落第,最后勉强进了三甲,也没能点翰林,惹得龚自珍对书法一道大为不满。而王寿彭的字恰恰就中规中矩,看着十分漂亮。他最初在山东乡试,主考官阅其卷后不甚满意,但旁边有人说,这位考生的字如果参加殿试会很占便宜,说不定你可以收一个翰林门生呢。主考官怦然心动,后来王寿彭果然在会试、殿试中一路告捷。第二种说法是说王寿彭得中状元还要感谢他父母取的名字好。王寿彭1903年参加殿试,第二年就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朝廷上下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主持考试的官员投慈禧之所好,欲得一个名字中有“寿”字的人为状元,以示庆祝,王氏之名既有“寿”字,而其书法又黑大圆光,遂定为状元。慈禧这种喜欢讨彩头的心理确系事实,某一年殿试,一个叫王国均的人本来置于前列,慈禧一听这名字,与“亡国君”谐音,立即皱眉说“好难听”。王国均以此被抑,终生未能得志。

中了状元的王寿彭被实授湖北提学使,武昌起义前夕,一度代理布政使,这已经是一省最高民政长官,若非武昌起义猝发,其仕途得意是一定的。入民国后,时为总统的袁世凯因王寿彭是状元,让其任总统府秘书,只不过写写画画,题题匾额而已,未参机要,故有人嘲笑说,王状元是“书而不秘”。民国总统变更频繁,而王氏以状元头衔,在秘书位上岿然不动。

“狗肉将军”张宗昌任山东督军,对部下说王状元是咱们山东的文曲星,宜延请他来,又问幕僚:“王状元在前清为何官?”答云“湖北提学使”,张问可当今日何官?回答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张宗昌即聘王寿彭为山东教育厅厅长。张本粗人,喜怒无常,好作威福,王虽为状元,也不得不虚与委蛇,闲时与人话及当年提学湖北之旧事,常发慨叹。后来山东大学开办,张宗昌说:校长应该要学问最好的人来当。而在他心目中,学问最好的当然莫过于状元,于是又令王兼山东大学校长。张宗昌告诫王寿彭:山东是圣人之邦,学校须以尊孔读经为要旨,我因为你是状元,乃饱读圣贤书者,故让你来当这个校长。你可要好好干,不能让后生小子离经叛道啊。张宗昌督鲁,自认为武功已著,唯文治稍逊,故按手下“高参”的意见,以扶持旧文化自命,曾经精印《十三经》赠人。而王寿彭本来就是不懂新学的保守派,又以


督军之令,所以在处理校务时,不免与时代潮流相悖,如他要求山大每逢开学典礼及孔子诞辰,全校师生一律长袍马褂,由他带领向孔子神位行跪拜叩首礼,类似的守旧举措使学生怨声四起。不过据曾在山东大学附中读书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回忆,他得到过王寿彭的题字,王甚至还称季羡林为“老弟”。从这一点看,这位状元校长对学生还是没有什么派头的。

北伐革命军入鲁,驱走张宗昌,同时下令通缉王寿彭,并查抄了王氏老家的家产。王寿彭乃遁于天津租界,民国十九年(1930)一月,病逝于天津租界,年56岁。王辞世的消息,除了很少的几家报纸发出了很短的新闻稿,应该说关心者甚少。一个当年煊赫无比的状元,如此落幕,在科举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38ec26cc175527072208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