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 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评价的内容 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确定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如对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评价,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否达到课标要求。 2、 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否达到课标要求. 3、 计算的方法是否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4、 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 对学生的阅读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阅读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2、 阅读的数量是否达到课程表标准要求。 又如在某一教学内容学完后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 1、学习习惯:学生听讲或做作业时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是否会独立思考问题;是否敢于提出问题;是否认真倾听别人得意见,是否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 2、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是否感性趣;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能否积极、主动、有效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等。 3、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动手参加实践活动;是否主动的进行探索;是否积极主动的进行合作交流. 4、基础知识: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口语交际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怎么样。 5、基本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做事是否有计划性。 6、综合实践活动:主要考察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及课外学习等情况. 根据以上评价,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再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三、评价的方式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加以选择,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即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实践活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如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时可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比较好,如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纸笔测验进行评价比较恰当,如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时可采用观察、访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等等。 四、评价的时间和次数 评价的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比如采用周周评、月月评、学期评的办法进行评价,并在周末、月末、学期末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经过汇总可看出学生在某周、某月、某学期的进步情况,又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 五、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对学生的评价变为各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倡对学生实行多主体评价,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对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及评价的方法应该是有区别的.例如:(1)学生自评时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评的方法,刚开始进行评价时,要单独拿出时间教学生怎样评价,可以每节也可以每天评价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价时间和评价密度可灵活确定。(2)学生互评主要是评价在学校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互评时首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指定或自由组合分组,并指定或推选组长.(3)教师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可采取周评、月月评,或者每单元进行一次评价的方法,在进行评价时,要争取得到其他各科教师的配合,这样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4)家长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内容,低年级可采取家校联系卡的形式,高年级可采取家校联系本的形式。 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建议一年级以教师和家长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增强,到中高年级以后评价逐步变为以自评、互评为主,教师、家长评价为辅.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评价内容和形式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各种能力的提高,也是符合课标理念要求的.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应以定性和量性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形式,如,可采用甲、乙、丙、丁等形式;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如,要更多关注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等,也可根据评价内容采用模糊评价的形式,如对学习习惯的评价也可采用积极、一般、不积极或认真、一般、不认真等进行评价。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低年级应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中高年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 七、评价时应注意的事项 1、加强宣传,让家长社会了解评价改革的精神,并协助学校做好评价工作。 2、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以往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3、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该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序.应当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4、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定性评价。 5、测试命题,必须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题目的内容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要注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 6、给学生多次测试的机会。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试结果不满意,老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第二次、第三次测试,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第三次答卷重新评价。 八、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①刚开始评价时,学生负担、教师负担相对过重,尤其各科同时开始,这种情况怎么办? 建议:是否从一科或两科开始进行评价. ②教两个班数学的老师反映课堂教学观摩记录工作很难做好怎么办? 建议:教师可以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批、分时进行评价。 ③有的反映学校领导给教师规定评价的时间和次数,并把对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评价过程,增加教师的工作和心理负担怎么办? 建议:评价的时间和次数应让实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结果只能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教学的依据,领导不应过多干预。 ④个别校长反映,由于印制表格太多,学校经济负担加重,能否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是否统一印制几种通用的记录表格,供老师们选用? 建议:可以考虑。 ⑤各科教师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负担过重,另外,还有些农村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的,由于不识字,不会填写评价意见,很难与老师沟通交流怎么办? 建议:班主任教师与其他各科教师加强协调,把各科教师想要了解的情况一同与家长联系,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家长实在难操作的地方,可以尽量减少家长在学生评价中书面的评价内容,适当增加口头评价的次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bc8d36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