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教案 一、背景: 1929年6月22日在闽(福建)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因被朱德、陈毅等批判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赶忙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复原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在闽西征途中,诗人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一辈子的看法,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乐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文章写得豪迈,气度恢弘,使人读过,备受鼓舞。 二、解题: 采桑子:词牌名。重阳:题目 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因9是阳数,故名重阳。是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的10月11日)。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音调,读出语气、感情。 赏析 本词为双调。前后两阕各4句。全词44个字。韵脚为: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一)“人一辈子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什么? 这两句起势突兀。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一辈子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那个地点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见于《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难老”是将宇宙人格化。什么缘故难老?因为那是无情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进展变化,生生不已,无穷无尽。如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复始。 “人一辈子易老”是说韶光易逝,人一辈子短促。但诗人不是慨叹人一辈子如朝露。恰恰相反,正由于“人一辈子易老”,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因此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美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尽可能发光发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那个地点诗人情绪是昂扬的,表达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人一辈子易老天难老”表达了什么哲理? “人一辈子易老”与“天难老”构成对比,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了人一辈子的真谛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二)“战地黄花格外香。” 什么缘故“战地”的“黄花”会“格外香”呢? 胜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专门兴奋。战地有着烈士的鲜血,战地的“黄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通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旧在秋风寒霜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它平凡纯朴而朝气蓬勃,具有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性。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漂亮,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欢乐?“格外香”写出了赏菊人现在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了生气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古人也有于军中写重阳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至于一样的骚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说了。 再看看古人的重阳诗词,不管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不管王维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be182b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