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 关于李清照《鹧鸪天咏桂》阅读答案鉴赏 鹧鸪天咏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4分) (1)(4分)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2分)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2分) (2)(4分)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2分)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2分)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晚年遭兵火战乱,夫死国灭,境遇孤苦。南渡前的词作多写儿女相思离别,南渡后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凄惨心境。词作善用白描手法,刻画细腻,语言清丽,感情色彩浓烈。 这首咏桂词《鹧鸪天》托物咏怀,表面上为桂花鸣不平,实是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的上片描绘桂花的色彩与馨香。桂有金桂、银桂、丹桂三种,常生于深山之中,以秋天开花者居多,香味浓郁。作为观赏类花卉,色彩艳丽是重要前提。词作开篇二句正面描绘桂花的色彩与馨香。“暗”“淡”“轻”分别表现桂花暗黄、淡黄、轻黄的多样色泽,表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艳丽娇媚的色彩取悦于人。“体性柔”,言桂花虽则色泽暗淡,却有着柔情温雅的体性。接着盛赞桂花之“香”。敏感的词人体悟到了桂树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芳香播洒人间的特点。由此转入议论:“何须……自是……”浅碧、深红堪称美妙夺目的色彩,令人赏心怡情的了。但对桂树来说,这些美妙的色彩是无须添加的。因桂之温雅体性、浓郁馨香,足可令其成为第一流的名花,花色暗淡一点又何妨呢?这里表现出李清照敏锐而独特的审美观,她看重桂花内在的馨香,而将外在的色泽放在其次。“何须”二字表明她特别推崇色淡迹远而香浓的桂花。 词的下片侧面表现桂花的色泽与馨香。先以梅、菊反衬:“梅定妒,菊应羞。”在历代诗客骚人眼里,姿容秀丽、仪态万千的梅花是傲雪怒放的报春使者,是众人争相咏赞的对象。象征隐逸者的菊花独放深秋,幽香袭人。作者一生酷爱梅花,对菊花也颇为称许。可是,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梅花忍不住心生忌妒,菊花也不由得掩面含羞,自叹弗如。于是,作者得出结论说桂花“画栏开处冠中秋”,盛赞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无愧为花中之冠了。在对比反衬的基础上,作者为桂花不受重视的遭遇鸣不平:“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楚国大夫屈原。他在《离骚》中多列奇花异卉,用以盛赞君子修身养性之嘉行懿德,唯独不收桂花在其文。作者觉得屈原不收桂花入《离骚》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愤然地批评屈原,说他情思不足,才如此委屈了桂花。 全词以赞誉桂花是“冠中秋”的“花中第一流”为主旨,紧扣桂花的色泽与馨香行文,正面描绘与侧面反衬相结合,借物抒怀,既为桂花的遭遇鸣不平,又抒写自己的一腔幽情。 补充资料 情景交融凸显浓烈的自我意识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文学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作者应有真实情感,真切感受与自然表现。作家反映生活时,应据其内心爱憎,将自身感情溶人客观事物,托物言志,求情景皆真的意境。李清照的咏花词就是通过情与景的交融达到心灵的抒发。咏花词中,词人通过色彩的渲染来达到意境的深邃幽远抒发人生理念,词中突出完全自我的意识。 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继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在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作者将梅推至伴我的位置,梅成为我的抒情附庸和寄情之物。梅即“我”,梅心惊破即我心惊破,词中借花自喻,抒发国破家亡后孤清、冷戚的'心绪。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将“残枝梅萼”的凄凉与自己漂泊思归苦楚结合起来。“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残蕊,更捻余香,更的些时。”这是南渡后的作品,流亡者孤寂缠绕内心。词中“我”熔铸其中,重在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惆怅,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eaa559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