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

时间:2023-02-03 23:51: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识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文化安全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国家文化安全既是一个国家安全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命题。本文想主要从国家文化安全角度谈点看法。

一、认真思考文化安全面临的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

当前,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冲突、渗透及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图景,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活力。但从目前的现状看,西方国家越来越充分利用其经济强势,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论调。他们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形成了日益严重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这将使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失去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全球的文化交流。但我们要意识到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差异性而不是一致性。越是有个性的东西.才越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越是民族的、区域的,就越是世界的、全球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在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当然,我们指出中华文化面临的外来威胁.提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等于要重新回到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老路上去。恰恰相反,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与鉴别来自不同发展程度和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文化挑战,努力地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是我们要做的。

我们要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锻造中国的文化之魂。永远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粱启超先生曾指出:明白这个道理,自然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最落后时期.粱启超先生提出东西方文明平等交流、互取所长的思路是多么有气概啊!他还引用了一位西方学者的话:我在巴黎曾会着大哲学家蒲陀罗Boutreu(柏格森之师)他告诉我说:一个国民,最要紧的是把本国文化发挥光大。好像子孙袭了祖父遗产,就要保住他,而且叫他发生功用。就算很浅薄的文明,发挥出来,都是好的。因为他总有他的特质,把他的特质和别人的特质化合,自然会产生出第三种更好的特质来。你们中国,着实可爱可敬,我们祖宗裹块鹿皮拿把石刀在野林里打猎的时候,你们不知已出了几多哲人了。我近来读些译本的中国哲学书,总觉的他精深博大。可惜老了,不能学中国文。我望中国人总不要失掉这分家当才好。我听著他这番话,觉得登时有几百斤重的担子加在我肩上。处在文化大交流今天的我辈,更应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不良文化的渗透,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本土文化的优势来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故步自封,说什么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而沉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好象我们几千年来.就象土蛮部落,一无所有,岂不更可笑吗?”在今天中国的话语中,传统文化成了落后的代名词,成了近代贫弱中国的代名词。实际上,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圈,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为发展我国民族文化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只有主动地把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我们的文化安全才有保障。

现在的问题正在于我们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我们出于民族尊严感,要求在文化上维护我们的民族性,强凋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差异;另一方面,我们又难以设想具有民族性的现代化究竟是一幅怎样的情形。如何描绘出它的合理性。全球化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合理,维护民族性的底线在哪里。这正是文化交流与冲突、同一与差异问题的核心所在。实际上,全球化给人类(特别是所谓不发达国家)带来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本来根源于欧洲的现代性规范越来越规范着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发展。从而越来越使全世界的文化具有一种趋向性,就是问题之一。

二、准确把握影响文化安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准确把握影响文化安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文化安全策略。所以,谈文化安全应从两个角度去探讨:一是全球文化中共同的安全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技术形式和共性的淫秽、暴力、毒品、腐败等方面的内容上。

另一个是某一国家地区文化或某特色文化的安全问题。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为维护本国的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许多国家已经以多极文化论与美国的单边文化战略相抗衡,甚至包括一些西方发达国家。1989年,欧洲议会通过无国界电视指令,确保播放欧洲影视作品的时间额度。1992年,欧盟认同法国的文化例外概念,并确定了界定文化例外的六条标准。1993年,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提出文化例主张,认为文化产品有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一样流通。文化例外的主张已深得人心。但我以为,与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比.此时的国家或者说民族文化显得更为孤独、脆弱.更容易受到冲击,而且是受到夹带着合法的经济贸易条款的、更为隐蔽的文化的冲击。许多国家已有所行动。本文想侧重以语言方面为例来谈。

为了保护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个性,法国的具体措施有:用法语开发网络信息资源,鼓励在因特网上使用法语,还规定了在电视和广播系统中英语词汇使用的比例。甚至于封杀“E-mail”一词,代之以法语合成词“Courriel”(俄罗斯也是如)。法国政府每年都投巨资宣传法兰西文化,努力扩大法语的使用范围,特别鼓励把代表法国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图书馆、国家剧院的有关内容输入网络。政府还要求学者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尽量用法语,以抗衡不断扩张的英语世界的文化影响。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知道日本在占领东北三省、台湾后,效仿德国法西斯主义者在欧洲的日尔曼化,也着手进行日本化教育,强迫占领区内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学说日语、穿日本服装、行日本礼节、唱日本歌曲、读日本书籍、过日本节日的事件;也知道台独分子想另搞一套拼音方案,在语言上搞台独的阴谋。这些都是危害我们文化安全的具体因素。但对目前汉语所受到的威胁,我们还缺少危机感。现今世界各国,尤其是有国际影响的大国,都在努力宣扬它们特色的民族文化。我国也应借鉴这种做法。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重视外语教学,忽视中文深造和学习,在大街小巷均可见到不规范使用汉语和文字的现象。目前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的全民英语与文革的谈外语色变一样,都是极端的。如果说文革禁外语是因某种政治权力的恶性膨胀,那么今天就是某种学术权力利用行政权力的恶性膨胀。

三、重视文化性格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意识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性特点。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笔者提文化性格的观点。文化和人一样,是有性格的。凡是古代皇权意识比较强烈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本质大多是内敛


型的。尽管有拓土开疆的扩张的时候;而宗教意识比较强烈的国家和地区,其文化大多是外向型的。在皇权的长期奴役下,中国儒、佛文化由原来的外向型文化变成了内敛型文化;而西方的基督、中东的伊斯兰等文化则一直保留外向型的特点。前者有较大的包容性,几乎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而后者则有强烈的排他性,常常引发冲突。我用一个较为武断的说法来概括,中国自汉以后大都是求法的历史,而西方则一直是传法的历史。虽然汉唐强盛时期我们也有某些优秀文化对外交流过,但没有如西方文化的主动性。严复总结出中西文化最大不同在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他认为这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不少学者认为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应把孔了推向世界。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康粱维新的带头人粱启超。曾这样掷地有声地教育后人。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贫困,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国人已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但对表层的科技等方面有自卑感,而且连深层的一些精神都完全否定了,一切唯西方文化的马首是瞻。不要说主动传播,连被动坚持的信心都没有了。在强大的西方单边文化的主动冲击下,中国作为相对被动地接受美国信息的国家,在对抗西方单一文化的渗透,防范文化信息霸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领域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化已经全面失语。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连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东西——汉字,在进入计算机应用之前都被称为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必须消灭的语言。五四时期提出汉字必亡,中文万岁的口号,这观念影响中国半个多世纪。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我赞同作家王蒙的观点: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不是儒、道、佛。而是汉字、中国料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以为,汉字消亡了,中华文化也就少了一半多了。轻言放弃汉字这一核心文化是因科技层面的落后而导致放弃深层精神的典型例子。

西方文化的进攻性是很强的。一位学者指出.他们正利用一切手段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近乎强制的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直言不讳地发言来证明: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向统一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发展,那么这些标准就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针对中国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两方反华势力推行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各种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他们这么做的目标只有一个: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语言交流规则和动作方式,搞乱我们的思想,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消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在当今文化大交流的时代,我们的文化性格明显处于劣势。因此,笔者以为应恢复和发扬春秋时孔子不屈不挠艰难传教的精神,争取文化传播的主动性。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却自身传统的特色,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根深叶茂的文化。民族文化需要在交流中得到锤炼和发展。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要认真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锻造中国的文化之魂,让中华民族文化永远保持其独特性和先进性。

四、认真理清影响文化安全的内因与外因

威胁中国文化安全的内因有不少,如对中国与反华势力之间在文化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缺乏清醒的认识,个别地区和部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弱化和不力;商品化的倾向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和泛滥对文化安全的威胁;在改革开放口号下一些人骨子里的崇洋媚外的心态;急于在科学等领域求成,把落后全归罪于孔子儒家的意识:政府对一些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和人们的麻痹放松无所谓的情绪等都是影响着文化安全的问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停在理论层面的多,具体措施少:停在口头的多,抓落实的少。笔者赞同见君先生的说法:当我们经历了全盘西化、全盘苏化、文革与改革后,当我们全力弛骋于经济快速发展这个高速公路上时,我们突然发现我们除了物质在逐渐富裕起来外,其余别的一无所有。我们几乎丧失了所有传统文明的资源,我们真是穷得只剩下钱了。政治改革、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伦理观念……我们却缺乏的很.这些东西离我们也遥远得很。这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危言耸听:假货遍地、邪教萌生、越反越贪、豆腐渣工程、股市黑潮、官员找三陪养二奶……如此叫人心惊的现象,正是我们在精神文明上一贫如洗的后果。。这真是一针见血。这里还要特别补充的是,目前我们的腐败问题,它不仅成为官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大凡遇到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走后门,已经到了不由自主的地步。人人恨腐败,个个搞腐败,腐败成了民族生存的文化和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生活的现在和将来。这种文化氛围下形成的国民性格是:十分自信又十分自卑.十分正直又十分猥琐,十分善良又十分恶毒,十分正经又十分好色,十分勇敢又十分懦弱……就像是《镜花缘》中的两面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威胁中国文化安全的外因,主要体现在:一是西方积极进行政治文化的渗透。他们利用一切手段,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积极利用自己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先发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客观进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极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设想普世文明的发展,醉心于绘制没有文化差异图标的新的世界文明。而且,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呈现出鲜明的不平等性。早在4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演讲时就宣称,我们知道互联网使美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可以设想它可能使中国发生的变化。我们要意识到西方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中国的暗潮一直涌动,文化方面的进攻是防不胜防的。二是反华舆论的鼓噪。近些年,中国威胁论黄祸论中国崩溃论等在不少西方国家大行其道,他们极力在妖魔化中国。在各个领域里,他们都以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压制中国的发展,让我们每一步的发展都付出沉重的代价。三是表面看来无所谓的娱乐文化、商业文化、年节文化等的影响与渗透。比如,受西方文化影响,在一些企业、大中小学校里,人们基本是过外国的节日,而少有过中国传统节日的。我国一些青少年中,存在着崇尚西方生活方式,认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西方的任何东西都比中国的好的崇外观念。这与基督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的人们相差很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共同的文化符号,包括图腾、语言、文字、年节习俗等。我们民族的图腾就是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语言、文字、国旗、国徽、国歌等都是民族的文化符号,还有年节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符号,它产生于每个民族独特的历史行程中,凝结着该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该民族认同的主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fbc52d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