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篇】 秦朝有个读书人非常喜欢古物,即使价值十分昂贵也一定要求购。 有一天,有人带来了一张破席子。亲自上门对他说:“过去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国事,就让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他心里非常高兴,认为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换了它。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人拿了一根旧拐杖来卖,对他说:“这是周太王逃难时所用过的拐杖,它比孔子坐过的那席子要早几百年,您用什么来报偿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资金给了那人。又过了一阵,又有人拿来了一只快腐烂的木碗对这好古的读书人说:“那席子和拐杖还不算很古,我这只碗是夏朝时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时要古得多。”读书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东西都给了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不过田地、资金和家产都已失去,无法解决衣食问题。于是,他披上哀公时的破席子,拄着周太王的拐杖,拿着夏朝时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讨,说:“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铸造的钱币的话,请赐一文给我吧!”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为好古而好古,为崇洋而崇洋,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就会产生拿着宝物讨饭吃的悲剧。 【邾君为甲】 古时候,在现今山东省邹县一带曾有一个国名为邾(zhu)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将士所穿的战袍,一直用帛为原料。 因为用帛缝制的战袍不结实,所以邾国有个名叫公息忌的臣属向邪君建议说:“做战袍还是以丝绳作原料为好,战袍耐用的关键之一在于缝制必须严实。虽然用帛缝制的战袍从外观上看也很严实,但是因为帛本身不大结实,我们只需一半的力气就能够把它撕开。如果我们先把丝绳织成布,再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撕它,也不能把它撕破。” 邾君觉得公息忌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担心一时找不到这种原料,所以对公息忌说:“缝制战袍的人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的丝绳布呢?”公息忌回答说:“只要说是国君想用丝绳布,老百姓还有生产不出来的道理吗?”邾君看到改变却国多年沿用的以帛做战袍的传统并不困难,于是说了一声:“好,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随后邾君下令全国各地的官府立即督促工匠改用丝绳布做战袍。 公息忌知道邾君的政令很快就要在各地施行起来,所以叫自己家里的人动手去搓丝绳。那些因为公息忌在君王面前露了脸而妒忌他的人,看到公息忌家里的人又走在别人前面搓起丝绳来了,于是借故到处中伤他说:“公息忌之所以要大家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原来是因为他家里的人都擅长制作丝绳的缘故!” 邾君听了这种说法以后很不高兴。他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丝绳布的生产,还是按老规矩用帛做战袍。 邾君不注意搓丝绳和提升战袍质量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仅以一些流言蜚语来决定政策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应该理解到,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否准确,不能以某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该看一看它是否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虎死撤备】 古时候,在现今山东省邹县一带曾有一个国名为邾(zhu)的小国。这个国家的将士所穿的战袍,一直用帛为原料。 因为用帛缝制的战袍不结实,所以邾国有个名叫公息忌的臣属向邪君建议说:“做战袍还是以丝绳作原料为好,战袍耐用的关键之一在于缝制必须严实。虽然用帛缝制的战袍从外观上看也很严实,但是因为帛本身不大结实,我们只需一半的力气就能够把它撕开。如果我们先把丝绳织成布,再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撕它,也不能把它撕破。” 邾君觉得公息忌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担心一时找不到这种原料,所以对公息忌说:“缝制战袍的人上哪儿去弄那么多的丝绳布呢?”公息忌回答说:“只要说是国君想用丝绳布,老百姓还有生产不出来的道理吗?”邾君看到改变却国多年沿用的以帛做战袍的传统并不困难,于是说了一声:“好,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随后邾君下令全国各地的官府立即督促工匠改用丝绳布做战袍。 公息忌知道邾君的政令很快就要在各地施行起来,所以叫自己家里的人动手去搓丝绳。那些因为公息忌在君王面前露了脸而妒忌他的人,看到公息忌家里的人又走在别人前面搓起丝绳来了,于是借故到处中伤他说:“公息忌之所以要大家用丝绳布制作战袍,原来是因为他家里的人都擅长制作丝绳的缘故!” 邾君听了这种说法以后很不高兴。他马上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丝绳布的生产,还是按老规矩用帛做战袍。 邾君不注意搓丝绳和提升战袍质量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仅以一些流言蜚语来决定政策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通过这则寓言,我们应该理解到,判断一个人的言行是否准确,不能以某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应该看一看它是否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cefe4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