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客:走向世界的中国骄傲 作者:暂无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7期 1953 年,国家在实施国民经济建设时期,对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非常重视,在安排对原铁路工业进行改造和扩建的同时,决定由第一机械工业部规划建设新中国专业化铁路车辆工厂。厂址选择根据国家工业布局、国防要求和主要生产原材料等条件,决定设在沈阳以北的东北地区,长春和哈尔滨都符合这些条件。经过反复论证,在长春建厂更具优势。1954 年7月24 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筹建长春客车厂,也就是现在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自力更生建工厂 1957 年7 月1 日,工厂按计划破土动工,基建工程按年产1600 辆一次建成,为工厂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厂初期,干部工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家都有一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一位老同志介绍说:“当时工厂的主要领导都很年轻,很有朝气。在厂区平土工程中,阎华、贾清波、贾新民这些厂领导带头参加劳动,贾新民同志还和当时的行政科长卢志云同志进行挑土比赛呢。”曾担任基建大队队长的王银歧同志跟记者兴奋地讲述说:“那时,我带领1400名青年工人夜以继日地开展挖土方会战,有许多青年同志忘我劳动,挑起土篮不是一个两个一挑,而是四个、六个一挑就跑,顺利完成了工厂热加工系统的所有基础土方工程。” 为了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几乎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阎华同志先在鞍钢学习,后又到长春汽车拖拉机学校学习。很快,工厂就开办了职工业余学校,许多职工也都开始起早贪黑学习。领导干部们以身作则,带出了一支认学肯干的坚强队伍。 然而,1958 年大跃进之后,就是三年自然灾害,国家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1961 年,国家决定让正在建设中的长客项目“下马”,工厂建设陷入了绝境。时任党委书记阎华也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国家赶上困难时期确实无力继续投入资金,对干部也做出了妥善安排;另一方面,工厂已经建设完成60%,工人们每天干得热火朝天,就这样放弃,工人们怎么办?最终,领导班子决定“自力更生,自建工厂”,不要国家一分钱,也要保住共和国的客车制造基地,还提出了“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的“三边”方针。国家停止建设,长客人就自己搞建设,挖土方、平场地、盖厂房,全是自己动手。没有资金,就在社会上揽活干。修机、工具车间承揽了一些手推车、锁头加工,还没建成的机械车间从拖拉机厂承揽了链式拖拉机轮子加工……1962 年底,长客没用国家一分钱,不但顶住了“下马”的压力,实现了自保,还盈余10 多万元。长客人不但自己造客车,还自己造了一个客车厂。 研制地铁客车 1964 年,长客拿到了研制新中国地铁客车的任务。这是新中国20 周年国庆的献礼项目,是那个年代最高级别的国字号工程。在“十年动乱”搞乱了工厂的管理、搞乱了生产秩序的时期,长客人还要迎难而上研发新产品。 党委书记阎华一边协调所有协作单位和配件厂商按计划为第一代地铁客车技术与生产配套,一边指挥着全厂唯一的一个生产调度,按献礼要求期限艰难地组织研发生产。工人们加班加点,厂区东门内那条最早的直线地铁试验线上终日不停地试验车辆,终于在1969 年上半年交出了两辆DK1 型地铁客车,并在同年8 月前,分期分批完成了78 辆DK2 型地铁客车。然而,由于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赶制的地铁客车还存在很多问题,先后两次发生严重的电气烧车事故。经过16 场67 次试验,用时40 多天,长客人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紧接着,他们开始了“一年造车,三年修车”的惨痛经历。有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长客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我国的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发展较早,这也给我国的地铁车辆制造打下了基础。第一批地铁车辆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当时还是具有较高水平的。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由于电子和电力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各国都在研究新方法,采用斩波调压控制。1970 年长客开始研究试验,到1979 年,生产出了4 辆斩波调压地铁车,超过了苏联的技术水平,我国地铁的牵引动力装置进入新水平。 1971 年9 月,国家经贸部要求长客为朝鲜设计生产112 辆地下铁道电动汽车。尽管当时长客还不具备生产援外地铁客车的能力,但是生产援朝地铁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长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精心设计、仔细施工,确保了援朝地铁客车的顺利运行。为朝鲜平壤设计生产的DK4 型地铁客车,经实践检验运行平稳,长客又一次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安排的任务。 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1984年,我国从国外进口了三辆地铁车和电气牵引设备的制造技术。在对三辆国外车进行全面分析后,长客开始组织仿制生产。1987 年,采用国外技术的新车试制成功,使我国地铁车辆增加了系列和品种。 从1967 年的DK1 型地铁,到1989年的DK16 型,我国的地铁已经经过了16 次产品设计,每一个型号都比上一款车的水平有所改进和提高,新中国的地铁车辆已经具有了较好的性能和较高的可靠性。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长客开始尝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得到了合同总额1.38亿美元的德黑兰地铁客车项目和双层客车项目;90 年代中期,又拿下了伊朗的地铁项目,合同总额1.38 亿美元;2004 年,再一次与伊朗签订总额1.01亿美元的地铁项目;2006 年,又与伊朗签订了采购合同,并成为当时中国轨道车辆史上最大的一笔出口订单,合同总金额达3.6 亿欧元;2007 年与伊朗马什哈德轻轨车辆项目签约,出口了60 辆70%低地板轻轨车,合同金额9300 万欧元;2008 年,北京奥运会地铁用车90%出自长客;2008 年,长客为香港提供了A 型免涂装不锈钢地铁客车,共计10 列80 辆,全部采用国际最高标准,打造了世界一流的高档车;2009 年,长客与巴西里约签订了地铁车辆和电动车组采购合同,中国地铁首次进入南美市场;2010 年,长客为沙特研制的地铁博得了阿拉伯世界的好评。 “中国制造”的骄傲 如今,人们在出行时常常会选择乘坐高铁,因为它安全、舒适、快捷。目前我国的高铁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常有外国游客在中国乘坐高铁时,与身后的时速表合影,对高铁的速度惊叹不已。而这飞驰的“和谐号”,正是长客研制出来的。 2004 年1 月,国家确立了“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络构架,需要设计一批新型快速客车,长客接到任务后,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动车组制造技术,与其联合设计生产了我国首列250km/h 高速动车组。2007 年4 月18日,国产化的CRH5 型动车组在我国铁路6 次大提速中上线运营,“和谐号”从此家喻户晓。 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不怕困难的开创精神,长客又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动车组制造技术。在全面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核心技术后,长客搭建了CRH5、CRH3型高速列车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CRH380B、CRH380C、250—380km/h速度等级高速系列转向架等产品。 2010 年5 月27 日,数万名长客人集结在长春市西北部一片160 万平方米的土地上,世界上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的高速车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也是那一天,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80km/h 新一代高速动车组首辆车成功下线。对于长客人来说,这一天就是梦想成真的日子! 长客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创了中国高铁新局面,让中国高铁遍地开花,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的“中国制造”。■(姜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41d1cc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