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抗战后方的学术重镇

时间:2023-01-16 02:33: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李庄:抗战后方的学术重镇

李庄,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上世纪40年代,3000人的弹丸古镇迎来上万名文化巨擘和学子。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初期,宜宾李庄镇以一纸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迎来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十余家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迁驻。

一下子,大批学子云集李庄,使这个不足3000人的弹丸之地,新增人口1.1万余人。知名专家学者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等人,也由此在李庄生活、工作达6之久。

6年间,这个四川小镇为学者们安置了一张张平静的书桌,给战时的中国人文科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养分。李庄也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成为“抗战后方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更成为当时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重镇。 “镇首”罗南陔 成就弹丸小镇千古壮举

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档案资料透露,当时,成就“同大迁川”这一壮举的关键人物,是李庄的罗南陔先生。罗时任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属国民党中的左派。罗家在李庄是个有威望的大族,罗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女儿和五儿媳妇,还都是中共地下党员。

四川文史资料记载,1939年前后,全国各个车站、码头挤满了拥向大后方逃难的人们,其中也包括许多人文科学巨擘。逃难者开始是把昆明作为栖身之所,然而,昆明并非一方静土,1940年,日军逼进长沙、宜昌,日军飞机同时对昆明也进行了持久的大轰炸。当时,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兼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等人心急如焚,他们开始酝酿

把史语所、社会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机构,从昆明迁到四川的事宜。

19408月,四川宜宾中元造纸厂厂长钱子宁,意外地收到同济大学寄来的一封求助信函。和傅斯年一样,同济大学也在焦急地四处寻找新校址。 钱子宁曾就读于同济大学,他义不容辞地为母校奔忙。钱的行动引起罗南陔的注意。罗南陔马上约请代理区长张官周、镇长杨君惠及李庄的社会名流来共同商议。

商议会上,罗南陔说:虽然这些文化教育单位迁来,物价可能会上涨,但同时也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最主要的是能够给李庄的青少年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凭着自己在地方上的威望和权力,罗终于说服了大家。 李庄人好客

“九宫十八庙”全部被腾空

于是,李庄的士绅们公推罗南陔草拟了一份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16,掷地有声。一个仅有3000人的四川江边小镇,开始接纳一万多名外省籍的文化名流和学子们。

档案资料记载,迎接搬迁队伍到达李庄的日期19401213日。那天上午,当这些远道而来的先生和学生们疲惫的脚步一踏上这个古镇的石板路,就立马感受到当地民众巨大的热情。 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李庄,一夜之间陡增这么多外来人,在当时环境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那时的李庄有“九宫十八庙”之说,为了待客,镇上把所有庙宇祠堂大院全部腾空,改建成大学学府和科研机构:神仙菩萨纷纷让位于学者教授;中央博物院连同数千箱珍贵文物搬进了张家祠,祖师殿成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课堂,东岳庙安置了同济大工学院,面积最大的禹王宫成了同济大学的校本部„„

李庄热闹了,人们开始习惯和“下江人”在一个镇上和睦相处。不少李庄人自己搬到乡下,把房子让出来免费给学生们住。农民为学者们送来最新鲜的蔬菜;而工学院日夜不停的发电机也让古镇第一次见到了光明。

我在顺河街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看到这样的资料,当时,涌入李庄并生活在这里的知识分子中,有不少人找不到老婆。对此,李庄“一家之长”罗南陔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下江人:一个嫁给了中央研究院的学者,另一个和同济大学


的学生结了婚。很快,更多的女子开始效仿,有知识的学子光棍们陆续娶上了媳妇。 病中林徽因帮梁思成完成建筑学巨著

当时内迁李庄的名人大师中,有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他的夫人林徽因。

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档案资料介绍,梁思成夫妇在李庄生活了6年,居住旧址位于镇西1公里外上坝村的月亮田。

梁思成在李庄的日子,除了研究李庄的古建筑,还跑到重庆、乐山、宜宾、眉山等研究古墓、古塔、古民居。当时,梁思成脊背有伤,他穿着钢背心,走路不方便,下乡时,就由弟子搀扶。他的两个徒弟,一人负责绘图,一人协助走路。 在李庄,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度过了一段极其艰苦的时光。林徽因到李庄不久,身体越来越虚弱,经常连续几周高烧40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只好去李庄镇请来医生,自己还学会了打针。两人的工资大部分买了药品。实在没钱时,梁思成就到委托商行去典当衣物。衣服当完了,最后他将珍藏的派克金笔和手表也拿去典当,结果只在市场上买回两条草鱼。回家后他幽默地说:“把这支派克笔清炖了吧,把这块金表拿去红烧了吧。 林徽因的病情稍微好转,就躺在帆布床上为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作案头准备。1944年夏,《中国建筑史》终于完成,这部著作后来在美国出版,享誉世界。书中,林徽因没有署名,但全书融入了她的心血,所有文字都经她的加工润色,集科学的严谨、史学家的清明、艺术家的诗情于一体。 大师也“打架”弹丸之地的艰难文化融合 四川文化学者岱峻在《发现李庄》一书,还透露了当年中国考古学开创人李济、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等人在李庄的矛盾,颇为有趣。

当时,国家最高学术科研机构迁在西南边陲一个小小的村庄,这种事恐怕是空前绝后的,其间遇到的困难,诸如环境的落差、贫病兵匪的威胁、科学与迷信的冲突、精英学术与乡邦文化的隔膜等,也是层出不穷,难以想象的。

于是,名人们“彼此误会”可以说司空见惯。当时,在外来者中,有德日学派(同济大学)和英美学派(史语所、社会所等)的学术分歧,在中研院内部,有陶孟和与傅斯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扬言;有傅斯年与李济在板栗坳的拳脚相向,还有吴定良苦心孤诣筹备多年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所终成泡影„„但最终,这些显示人性丰富

性的各种矛盾,统摄服从于全民抗战这个大背景。大家又彼此妥协、沟通、融合,朝着一个大的目标艰难前行。

岱峻说,李济后来还是很感激傅斯年的,他曾坦诚地说,“我是因受傅斯年之聘主持殷墟发掘而得以施展抱负的。如果没有傅斯年的帮助,自己在考古学方面的成绩肯定要小得多。 故宫博物院 万箱文物竟没丢失一件

李庄抗战文化遗迹主要集中在该镇的顺河街一带。这里,张家祠、东岳庙、梁林旧居文物保护单位内,主要陈列了抗战时期的书籍、照片、文章等。

张家祠堂,是一座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现在是“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图文资料记载,抗战初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转运到李庄,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当年血腥战火中,辗转几千公里南迁李庄的中央博物院的一万箱文物,居然没有丢失一件,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1942年秋,李济、梁思成、林徽因和民族学创始人马长寿、东巴文学者李霖灿,以及夏鼐、向达、王世镶等学者,还在李庄举办过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文物展览。

1940年迁来的国立上海大学校本部就设在镇上的慧光寺,19425月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也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还在慧光寺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 2006年,为纪念同济与李庄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谊,同济大学与宜宾市在李庄建立了“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树起纪念碑。

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美誉的李庄古镇,历史悠久,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在李庄设六同郡,隋、唐、宋三代,李庄曾是戎州州治、南广、南溪县县治所在地。镇上的螺旋殿、奎星阁、九龙石碑和百鹤窗,被梁思成认为是李庄的“四绝”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贵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810763a6c30c2258019e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