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坊,亦称石门房,又名石门山,海拔526米,位于临朐城西12公里,山势曲结南向,两峰对峙如门而得名。景区包括石门山、太平崮、天柱峰三大景点,面积约十余平方公里。古以“晚照”闻名,现以红叶著称,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四川末亚罗齐名,为国内五大红叶景观之一,齐鲁红叶之冠。石门坊文化底蕴丰厚,摩崖石刻造像众多,佛塔庙宇别具风韵,神奇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相融合,成为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奇观天成的石门“晚照”,居临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时期,即被人们所仰慕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石门坊有八洞:龙洞、三元洞、仙人洞、悬天洞、尊天洞、串门洞、盼僧洞。其中尤以龙洞、三元洞为最。洞势各异,惊险诱人。 石门坊一年四季风光纷呈。春游石门山,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栌花满山,鸟语花香,令人心清神怡;夏游石门山,树林荫翳,青翠欲滴,溪流凉风,蝉鸣虫吟,实乃避暑佳地;秋游石门山,天高气爽,黄栌霜染,朱谷丹崖,游人如织;冬游石门山,冰封雪覆,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好一派北国风光。 临朐石门坊风景谈 石门坊位于临朐县城西10公里的深山入口处。因石门山两峰耸立,对峙如门,故名之。临朐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先进县,它南依沂山,文墨发达,文人辈出;山清水秀,景点密布,历史上素有“临朐八景”之称。近年来石门坊脱颖而出,独领风骚,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诸多古文化遗迹驰名海内外,每年一度的石门红叶庆典观赏活动更吸引了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游客。目前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石门山顶,极目远眺,这里峰峦连绵,迭曲峻峭,林木崴蕤,石奇岩怪。据载,自清嘉庆年问,石门坊始见黄栌。民国以后,黄栌逐渐成林,布满山峦。每至深秋,霜打树叶,层林尽染,遍山红透,间以苍松翠柏与白塔掩映辉衬其间,泼红嵌黛,妍丽多姿,人谓“不亚香山”。 重阳节前后,是石门坊的旅游旺季。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的习俗。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用以表达思乡之情。诗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见重阳佳节登高赏景为诗人及时人所重。古历九月,天气清爽宜人,正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时节,登斯山也,满目风景,把酒临风,令人心旷神怡。 石门坊为人心驰神往,除了具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外,其中诸多古文化遗迹也以其深刻内涵而独具魅力,深深吸引着游人。 “骈邑石门晚照残”,这是“临朐八景诗”之首句。据考证,商代临朐之域为逄公伯陵之国。传说,杨王背叛朝廷,曾屯兵石门山、逄山。朝廷命逢伯陵讨伐叛逆。杨王用“悬牛击鼓,饿马咆槽”的战术迷惑逄伯陵,趁逄伯陵布阵之机率兵远遁。逄伯陵未能平叛,难以向朝廷交待,便跳逄山悬崖而死。这便是“逄山影照”的来历。后人为祭祀逄公这一壮烈之士,在逄山和石门山都建有庙宇来纪念他。 自唐代,石门山立祠建庙,僧侣纷集,成为名胜之地。宋元时增修庙宇、佛塔,香火尤胜。清光绪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的《石门坊重修记》载:“自唐迄元,庙宇巍峨,廊舍连云,僧侣动以百计。”山阿之崇圣寺,便是逄伯陵之庙,建于唐。据石碑记载,宋、元、明、清、民国均有修葺。1935年,兴工文昌殿。照基重建逄公庙。文昌像为石雕,现仅存残身。寺下石径左侧,有保存完好的石塔二座。两座石塔所建时间、目的各有不同。一建于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高约8米,为志善、觉新和尚所建;一建于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立于谷底,高约7米,为佛刹第一代主持志善禅师、隐庵和尚所建。两塔已历500余年,石雕磨刻,堪称精工。 寺东侧陡崖石壁题镌“晚照”两个行书大字,乃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衣于帝书。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山石脱落,“晚照”崩圯。同年,衣绣桐、衣文俊重刊。山壁之下,绿树成荫,光线幽暗,待残阳反照,一束光柱穿崖透峰,贯穿林隙,“晚照”光彩顿现,若明镜高悬幽谷,奇特壮观。此为“骈邑石门晚照残”的由来。晚照石崖下有一小池,池水清澈。当夕阳直射晚照之际,金色的“晚照”墨迹倒映池中,微风漾漪,犹如晚照镶绣帘枕移,其景特异。 庙前后有历代石碑10余方,现仅存数方,亦残缺不全,实令人遗憾。所幸的是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尽力做着补救工作,力争使其恢复旧制,重现昔日风貌。关于碑的传说也十分玄妙生动,耐人寻味。其中有一方透亮碑,位于山泉西侧,碑身透亮如镜,传说视其碑能遥观家中之事。曾有一寒门杨姓弟子,从戎在外,数载未归,一天游石门,立此碑前,猛见其妻与邻子有不贞之行,便勃然大怒,厉声疾呼,但唯山谷响应,其妻不闻。他朝石碑拳打脚踢,妻仍我行我素。他愤怒至极,以头撞碑而死。与之相对照,北崖的姑子庵遗址留下的传说就让人轻松气爽得多。相传有一尼姑到此修炼成仙,乘白马而去。后人在此留句:“尼姑已乘白云去,此地空留姑子庵,仙女一去不复返,绕崖百鸟空翩翩。”宛如一幅“飞天图”,玄妙生动。 寺依山石壁,刻佛像70余尊,多系唐天宝初年(公元742—745年)造像。佛像生动传神,或跌跏而坐,或双足跣立,或骑坐麒麟,面容各异。雕像边题记可辨,为石雕艺术珍品。寺后北石壁有三龛。左龛题记为“崇圣寺第二代主持僧聚公禅师寿堂。师乃俗姓刘□兖州曲阜人也,□□于此,拜圣贤大和尚□□山修行记。大元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建立。”中龛与左龛年代相同。据《临朐县志》载:龛有僧骸二具,相传为元时人修仙成道卧化于此。骨骸保存至1932年。右龛亦称“三盘炕”,明嘉靖15年(公元1536年)崇圣寺主持僧道明禅师寿堂,杨姓,与同堂禅师脱俗来石门山隐居。 从崇圣寺折东而南有“仙人桥”、“三元洞”。三元洞为三个洞并排故名。其中最大的一洞直径约3米。虽系天然洞,犹如石工凿成。洞穴之深,至今无人测知。据县志载:清末青州知府何永清削发隐居于此。站在三元洞口,举首仰望,千仞峭壁;俯身下瞰,险峻异常。“万丈危峰依碧空,丹梯历尽境无穷”可谓真实写照。 随着石门坊景点的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不断出现,为石门风光添色匪浅。“红叶山庄”即为其中一处。这个山庄只有5户人家,房屋依山而建,院落街衢,随地势起伏而上下,高低错落有致,设计颇具匠心,砌筑精细、奇绝的山水,巧妙的营造,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其景之佳,四时各有不同,春天风和日丽,庄头谷口杏花缤纷,梨花绽放,桃李争艳,大有武陵之状;夏日万绿丛中,衬托着精致的山庄红舍,山花盛开,绮丽多彩,鸟语人歌,交响共鸣,诗情画意,妙笔难写;秋来红叶遍山,如霞似火,更为奇观,游客川流不息,热闹非凡;隆冬,雪花飞舞,遍山银装素裹,万树凋落、阴雨晨夕,山庄如伏云天,时晦时显,幻化多变,景象万千,仙境一般。 红叶山庄虽小巧玲珑,却是人间理想的山野别墅,仙居胜境,来此一游,使人趣味盎然,感慨万千,留连忘返。 当然,这只是石门坊风景群落中的几处景点与遗迹,若要体味其势之奇、其观之壮、其景之美,及其文化底蕴之丰厚,尚须您亲自到临朐石门坊走一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aa94cd050876323112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