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由热渐降低;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季节: 总体特征 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候平均气温法,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进入秋季,意味着炎热天气已过去,开始凉爽。 物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植物在秋季成熟。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渐渐下降,许多落叶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色、枯萎、飘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将会步入它们生命的终结,整个枯萎至死去。季节转换涵盖多方面气候特征,如果单以气温来作为判定入秋的标准是不准确的。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气温 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高于22℃时期为夏,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气象学上采用的候平均气温的秋季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时秋季结束(平均气温:同一天内0时、6时、12时、18时四个时间段的温度平均值),进入冬季。 中国部分城市常年入秋(平均气温法)时间: 东北地区:长春8月20日、沈阳9月5日、大连9月13日; 华北地区:北京9月11日、济南9月19日、青岛9月21日; 华中地区:郑州9月14日、武汉9月30日、长沙10月3日; 华东地区:杭州10月4日、上海10月6日、宁波10月7日; 华南地区:福州10月23日、广州11月10日、深圳11月15日; 自然灾害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09990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