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华与华正道》-一到关键时候,人们就会放弃原则 今天读到一句话 —— 知行合一之难:一到关键时候,人们就会放弃原则。说“慢就是快”,还是想快,一到关键时候,他就会放弃原则。说“吃亏是福”,还是想要“福”,一到关键时候,还是不能吃亏。知行合一之难,就在这是非曲直、天人交际之处。97页 是啊!这太对了!这讲的不就是人性吗? 1 有很多道理,不是现实中一到关键时刻就会被人放弃了吗?比如 人们平时嘴上都说“吃亏是福”,其实想的就是要“福”。一旦到自己吃了亏,地铁挤不上去了、核酸检测轮不到自己、好工作被别人抢先了、做生意亏损了、感觉公司给的工资低了、觉得老公赚钱少了、觉得另一半脾气差了......就开始怨天怨地、埋怨政府、公司、老板、父母、妻子/老公、甚至自己、还有命运。绝不接受“亏”。 人就是这样的奇特,越是嘴上说不要的越是实际想要。说“吃亏是福”,想得是福;说“慢就是快”,想得全是快;说“钱没什么重要的”, 实际上想钱都快想疯了。 2 不光普通人,就连那些风云人物不都犯过这个错误吗?不知妻美刘强东,不知爹富王思聪,北大还行撒贝宁,小小目标王健林,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杰克马...... 这就是知行合一的难处所在。把事情做到是一种能力,进步需要一个过程——先提高认知,再接着实战;犯错后就反省,反省后再实操;再反复......多次操练后才能纠正过去的行为。知与行合一,需要时间。 但这样做又是值得的。否则,平时夸夸其谈,一到关键时候就放弃,骗的了别人,终究骗不过自己。要走正道,就要一以贯之。 3 我自己也常遇到知行合一的难题。 当我在“写作”和“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我知道这是有积累价值的。并且因为需要长期时间才能做成,反而才会形成竞争壁垒,之后越做越轻松。另一方面由于要做到长期,就必须要每天不费力、不着急地去行动,同时接受每天进步貌似微不足道。 但行为上,仍常常会不自觉会加速和着急。 比如, 在日程安排中,会一如既往安排非常多的工作任务,期望每天全部都能完成。太阳下山后,会着急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工作没做完、同时还想着散散步、还想整理房间、还想整理资料.....如果今天做不完,明天岂不是又要重头再来,又可能做不完,恶性循环。那么要不要考虑压缩写作和整理知识的时间?......一切又变成了追赶时间 但是—— 直到在后来的不断实践反思中,我在更深的哲学层面形成了新的认识,才得以解决旧的问题。写作和整理知识是建立资产,并且逻辑上验证了只要做就会有收获的事情;而打工忙碌的事情仅仅在出卖力气、那些整理物品、整理资料,也仅仅只是在忙碌的分心琐事而已。 有必要做安排这么多事情吗?有必要将琐事每天都重头开始的做吗?没有必要。有积累的事情,每天都值得去做,并且如果当天做得时间长了,不应该焦虑反而应该开心。那些无积累的,仅仅是忙碌、卖力气的事情,应当看开,可以安排两天才做完一轮。如果做不完,做不到高标准,对人生其实无关痛痒。 比如, 我仍会看到新的学习课程就焦虑—— • 这里有个大佬说,如果选工作要去养老行业做内容运营。我要不要切入,怎么切入? • 那里有人说,买本习题册刷题考公务员,万般皆下品惟有体制高。怎么办?我要不要放弃现在做的事,再去一头挤进去考公海洋? • 这里新发现一套课程,讲如何找到用户需求的。怎么办?要不要学?因为听说做点自己的事最重要的就是两个问题:用户在哪里+用户需要什么。 • 那里又有个社群,教写作读书变现,写多少读书稿,投稿可以赚钱?要不要去做。 • ...... 学无止境。外有,商家利用人性之弱点,不断鼓动贪与急,从中渔利。内有:忧、惑、惧、急、贪,人性之弱点,循环往复,不断袭来。 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不要加速、不要着急,慢慢积累自己的能力,相信日拱一卒。先把当下学习的新技能练会了,然后再学新东西,这样才能叠加收益,是复利。如果当下的本事还没练个明白,看得到点什么新东西就学,觉得什么新技能有用就去练,只能是一直在新手层面重复堆沙子,风一吹全部都散掉,永远得不到一技之长。 有用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今天学一点这个,明天学一点那个,永远学不完,什么也学不通。苟住,把当下的本事练明白了,变成自己的了,不费力了。然后才是学新本事的时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60897f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