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校招生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戚海兵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26期 文 | 戚海兵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重大改革,关系着社会民生,一头连着高中教育,一头系着高等教育。新高考改革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实现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拔依据,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校生源质量与高校水平匹配度不足、学科专业培养要求与考生基础知识匹配度不高等挑战。因此,高校需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创新多元录取机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高校的综合发展。 新高考制度改革阐释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意见》要求部属高校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意见》指出高校招生的成绩是由语、数、英三门学科成绩与高中三门选考成绩组成,其中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同时将其他学科作为考生的学考科目,组成“3+3”考试模式。 新高考招生模式的改革 其一,录取批次改革。传统高考招生采取“分批次”进行,提前批、一本、二本、职高等高校按照不同的顺序进行录取。但新高考改革之后,取消以往的“分批次”录取,改为所有高校都是同一批次录取,实现分段录取,比如浙江的“一段”和“二段”。 其二,录取模式改革。传统高考录取采取的是“学校+专业”模式,新高考改革之后,高校录取采取“专业+学校”模式。因此高校在招生录取前就要做好录取人数、录取分数、录取专业等详细的录取招生简章。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专业选择报考学校,省考试院将考生报考的志愿档案一次性投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高校。这种高校录取模式的改革,不仅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更让高校在录取专业、录取分数等方面进行重新洗牌,提高部分高校的专业竞争力,以录取到更合适的生源。 新高考改革给高校招生带来的机遇 选拔考生多元化 传统高考制度下,高校招生模式主要是以统一高考招生为主。新高考改革之后,高校可通过强基计划、三位一体招生等多种方式选拔考生,建立多元化的选拔体系,考生则采取“专业+高校”方式填报志愿,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得到更充分的尊重,大大避免了考生兴趣与志愿不相符的情况。此外,如果高校专业名气响、排名靠前,更容易被考生选中,那么部分“二本”和“职高”可能会因特色专业而招到对此真正感兴趣的考生。 生源结构多元化 新高考改变了原来的文理分科,采取“3+3”模式自主选科,那么在高中时期就不会过于强调文科思维或者理科思维,而是强调文理思维的融合,甚至是交叉学科的思维。因此,高校更容易招到适合学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为其提供创新思维的多元化生源。 传统的高考招生采取“分批次”招生,而且是对学校和专业进行分批次,但新高考改革之后,采取“专业+学校”的招生模式,同一段的考生面向符合条件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性投档。因此高校对于生源就有更多选择,有利于促进高校生源地域多元化。 增强高校招生自主性,促进高校特色专业建设 在新高考招生制度下,高校可以自主选择是按具体专业还是专业大类进行招生,还可以自主设定专业的选考科目,甚至可以设置某一学考科目的成绩等级要求。这增强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校自主选择生源的权限。 在新高考招生制度下,考生以“专业+学校”模式进行报考,不分批次,省考试院将符合条件的考生所填报的志愿统一报给高校。那些热门专业会变得更热门,而冷门专业很难通过生源调剂获得生源,势必变得更冷门。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能够促进部分高校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专业,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对部分专业和学科进行调整,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 新高考改革给高校招生带来的挑战 生源质量与高校水平匹配度不足 不同的高校和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同,高水平的大学和综合排名靠前的专业可以很好地吸引生源,可能一次性完成招生。但部分高校和冷门专业可能难以招到学生,出现生源质量分层的问题,甚至出现招不到学生的危机。 学科专业培养要求与考生基础知识匹配度不高 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高校招生的专业设置选考科目范围最少是0门,最多是3门。如果专业没有设置选考科目要求的话,考生无论选考哪些科目,都可以报考;如果设置3门要求的话,只有符合3门选考科目的考生才能报考该专业。在浙江省新高考的试行过程中,大部分高校专业都没有设置选考科目的要求,即便设置了,也大多只设置1门选考科目。 不同的学科专业对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要求,但高校在招生时,为了更好地招到生源,可能没有系统地论证生源知识基础与学科专业所需基础知识的匹配度。例如那些没有设置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招收的生源必定存在着选考科目的不同,也就意味着这些生源的基础知识存在差异。那么高校的这一专业课程该如何设置,又如何展开具体教学? 新高考制度下高校招生的优化建议 加强学科建设,打造特色专业 高校可以在学科特色发展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特色专业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以特色专业吸引优质生源,打造优势学科群,带动高水平高校建设,提升高校优势专业建设水平,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对于特色专业和学科,高校要加强宣传,提升其知名度。比如组织一批宣传队伍,立足专业优势和特色,从考生的视角进行宣传,突出高校办学理念、个性特色,创新宣传方式,提升高校品牌知名度,从而使高校获得更多元化、高质量的生源。 提高专业与考生基础知识匹配度 高校要制定科学的招生标准和简章,明确招生流程,创造性地进行多种方式招生录取机制的探索。比如高校可以根据考生高中学习情况,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综合能力排名,对表现优秀的考生,进行自主推荐录取;对于特别符合国家发展、与学校专业匹配度高的考生,高校可以定向录取;对于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高校可以结合高考成绩进行破格录取。 此外,高校可以结合选考科目的有效设定,实现考生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需要的知识精准匹配,更好地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和考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假如某一专业特别需要物理基础知识,那么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可以设置“物理为选考科目”这一条件。 总之,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力争早谋划、早行动、早部署、早落实,以积极的姿态拥抱新高考。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李香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95b344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