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思维的水平决定了个人能力 这是一个段子,估计是人们编出来的: 中央电视台的美女记者在大西北采访,一个十几岁就失学放羊的孩子: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 这种杜撰出来却很生动的对话,在不同人的眼里会读出不同的意思。 也许女记者心里会疑惑: 为什么这些处在人生最美好年代的孩子,这些本该青春期的孩子,眼里完全没有同龄人该思考的爱情、财富、社会贡献?他难道不向往美丽的爱情,不希望实现财务自由,难道就不希望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 这个孩子如果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跟这位女记者说的话,估计要让这记者失望了:因为在放羊的孩子语言概念体系里,可能根本没有爱情、财富、价值这样的词。 这样的词太抽象了,他们不懂是什么意思,也不感兴趣。 他们对能看到、感觉到的东西更感兴趣:钱是红红绿绿的人民币。可以买吃的喝的,可以建房起屋,可以作聘礼。只有这样才有人愿意跟自己结婚;媳妇是一个女人就行,高矮胖瘦、漂亮与否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要能够生孩子。而孩子可以传宗接代。 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抽象事物、是否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抽象成语言文字是受教育程度的一个简单测量标准。 抽象思考的水平,也是高手与新手区别的关键指标。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算数的时候都要用教具:用小棒、手指头脚趾头来辅助理解。 到小学高年级老师就要求孩子们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到初中就开始学习代数几何物理,这些就更加抽象。随着升入高中,大部分课程内容都已经是抽象的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成绩就开始分化,许多不能适应这种抽象层面训练的,就去读技校,这里相比大学要更加具象:车铣刨磨、零件部件都能看到能摸到。 所谓的爱情、财富、抱负、治国平天下这些都属于抽象内容,没有读过很多书、没有一定概念能力的孩子其实欠缺这方面的理解能力。 即便同样大学毕业的人,抽象能力也有差别: 理解具象的内容更加简单容易,而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则要困难和复杂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大学毕业了,也很难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却可以看很多电视、电影,因为图像比文字要更加具象。 反过来说,这也是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阅读书籍比看电视更好、更能帮助他们提升的原因:阅读的过程可以锻炼他们的抽象能力、想象能力,而看画面的时候会将你的大脑铺满,较少需要抽象和想象。 思维是一种在大脑内发生的抽象而复杂的活动,它更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而自动忽略掉细枝末节。 各领域的顶尖高手之所以对他的领域有深刻和精到的认识,能够解决复杂困难的问题,并且能够不断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除了在该领域大量的知识积累外,也依赖于其个人的思维发展水平。 传统的心理学将人的认识活动分为感觉、记忆与思维,而思维是认识的最高级形式。 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这些都属于感觉,譬如下雨天雷鸣伴着闪电,正常的人可以用眼睛看到闪电划过天际的亮光、耳朵能够听到雷鸣的声音,这属于感觉。 但为什么下雨的时候会有闪电和雷鸣,光靠表象声音、形象无论如何也搞不清楚。 这个时候就需要思维。我们学过物理都知道刮风是热空气流动的结果,下雨是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凝固造成的,这就解释了下雨刮风的本质,所以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及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但要反应这些关系事物本身、事物之间,则必须以知识为中介,如果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搞清楚这些关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a6308a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