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局外人》中“小女人”的形象 作者:岳凌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2期 摘 要:加缪在《局外人》中塑造了很多角色,但历来的分析者只着重于对主人公默尔索的分析,其实我们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加缪笔下的其他人物也是极有意义的,本文就选择“小女人”这个角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局外人》;小女人;加缪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007-01 关于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解读可谓是很多的,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历来大家主要关注的焦点还是集中于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身上,通过对默尔索的人物性格,思想行为进行解读从而深入探讨加缪寄予人物的哲学思考。就我看来,这种阅读、理解、阐释是深入理解《局外人》的必要方法,但是加缪在《局外人》中还塑造了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物,比如玛丽、莱蒙、老萨拉玛诺这些有具体姓名的小人物,此外,《局外人》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小人物——奇怪的“小女人”。这个小人物在书中甚至是没有具体姓名的,但引起我注意的在于小说中,主人公默尔索一共四次提及到这个小女人,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这个小女人在小说篇幅中所占的文字量在三百字左右,应该说所占比例是很小的。但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色,却总是在一定的时候被主人公默尔索提及,这应该不是一种偶然。 在小说《局外人》中,“小女人”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部的第五节中。她出现的背景是在一家饭馆里,这个出现的场景也正是默尔索与她第一次正面相对的场景。这个小女人的突出特点是“动作僵硬”,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特点在小说中是主人公默尔索赋予的,并不是我们读者通过阅读文本概括出来的。如果我们细心留意文本会发现“她招呼赛莱斯特,立刻点完她要的菜,语气准确而急迫。”接下来,“在等凉菜的时候,她打开手提包,拿出一张纸和笔,事先算好钱,从小钱包里掏出来,外加小费,算得准确无误,摆在眼前。”之后,才上来了,她“一扫而光”。这一段细节描写,我们看到的是“动作僵硬”的一个女人吗?我觉得不是,这个女人表现出的是“精明干练”,“动作敏捷”。如果在小说中,在引入“小女人”这个人物之前,默尔索没有用“动作僵硬”这个词来限定概括小女人的特点,我相信,我提出的“精明干练”、“动作敏捷”这样的特点读者们会觉得是恰当的。 这样看来,就默尔索与这个小女人的第一次接触来看,小女人的形象在默尔索心中就定型了,就是“奇怪的”、“机械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这个小女人的第二次接触是在审判默尔索的法庭上。“她还穿着那件短外套,一副坚定不移、一丝不苟的神气。”这是在法庭上,在一个对于默尔索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对一个近乎陌生的女人加以关注后的心理描述,事实上作为默尔索他对这个小女人最真实的感受还是“动作僵硬”的、“机械”的。 默尔索与这个小女人的第三次相遇是发生在审判的第二天。这一次对这个小女人描写的篇幅更加精简,只是说到他碰到“那个像自动机器一样的女人的目光”。再后来,是默尔索即将被执行死刑前,想到的很多人里,就有这个小女人。“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可以说默尔索仅见过这个小女人三面,只和她示意过她可以坐在他对面,但这个女人可以说是给默尔索留下极其深刻地印象的,不然他怎么会在临死之前,想到她呢?而且在最后的思考与联想中,这个小女人是和玛丽一起出现的,而玛丽基本上可以算作是默尔索的未婚妻,因此,这个“小女人”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 不论是默尔索亲眼所见还是意识流动所想,这个小女人在他的生命里一共出现了四次。我们仔细研读这四次对小女人的描写,会发现对小女人的描写字数越来越少,但她的特征却被突出的越来越明显,这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机械化”、“自动化”。那么主人公默尔索对小女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呢?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深刻的体会,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么是和你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人,要么就是与你思维迥异、大相迳庭的人。前者让你印象深刻是因为你们能够相互吸引,能够共同走上一条路,后者让你印象深刻则是因为你们相互排斥,你会有意识的远离他,规避他。我们看默尔索和这个小女人,他们就应该是属于思想行为不同的人,否则主人公默尔索不会认为一个在我们常人眼里“精明干练”、“动作敏捷”的人是“机械的”、“自动化”的。 默尔索和小女人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相互不能理解也不能够相互唤醒,因为“出路是没有的”。对于他们彼此而言,对方永远都是自己生活的局外人,这正是加缪成功创作《局外人》的所在,这两类人也正好印证了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透过敏感与挚忱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加缪著,郭宏安译.局外人[M].译林出版社,2011. [2]加缪著,郭宏安译.西绪福斯神话[M].译林出版社,2011. [3]王福和.被“玻璃板”阻隔的荒诞人生[J].外国文学研究,2003(3). [4]柳鸣九.的社会现实内涵与人性内涵[J].当代外国文学,2002(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046ab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