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中的动物词汇与地方特色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粤方言中的动物词汇与地域特色 语言的形成是出于人类交流或表达情绪的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演变成型的。而由于不同地域所具有的地理环境、气候特色、经济水平等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其方言俗语也体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迥异风格。反过来说,研究一个地区的方言俗语,不仅可以了解该地域的地理特点,还能窥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具有的普遍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在中国的语言文化里,使用到动物的名称来表达引申涵义的词语有很多,比如形容人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鼠目寸光”,比喻强大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而有力的“如虎添翼”,或者暗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的“猪朋狗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很多成语俗语的用法里,实际上其引申义与动物的本义即固有特性,还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例如老鼠的眼睛极小,据说视力极差,因此能引用到人目光狭小的意义上。而老虎的强大、猪的懒惰在这种用法上也是一样的。 因此,在资料搜索的过程中,粤语方言里的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粤语中同样也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俚语,但在其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这类词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与“金钱、利益”一类的涵义联系起来的。中国的许多南方沿海城市,尤其是广州和香港,都是经济发展迅速,商业水平发达,且方言以粤语为主的地区。在经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许许多多和钱有关的直白坦率的俗语也从人们口中流传了起来,比如“一个够本,两个够利。”“兄弟还兄弟,数目要分明。”“搵钱讲精,剩钱讲名。”也就难怪在一些人眼里,广东人都“讲金唔讲心”。 当这种金钱意识体现在俚语中,一些本无直接联系的动物名词却带上了不一样的色彩。从接下来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粤方言区这些约定俗成的俚语中,有着一种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化特色。 粤语中有一个听起来不大吉利的话语“执死鸡”。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很容易解读为“捡到一只死去的鸡”,从这个意义来看,是很不吉利触了霉头的。但是在粤语中,它真正的含义却是“捡到便宜,捡到漏了”的意思。据说这一词义来源于鸡只批发市场,在经济紧张物质匮乏的时代,常会有一些人在鸡贩抛弃死鸡后,将其捡拾回家或以极低的价格购买下来。在环境较差的市场,鸡只通常都是意外死亡,其本身和健康的但是价格高的鸡只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这样一来得到这种死鸡的人便可以说是“捡到了便宜”,后来也有了贪小便宜但是无意中得到好东西的意思。 同样和鸡有关的还有“鸡髀打人牙骹软”。暗喻当向人有所请求时,得给予别人一些利益,这才容易得到人家的应允和帮助。在普通话中相应的俗语则是“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 在这里“鸡腿”带有了实在的好处或利益的意义。“偷鸡唔成蚀揸米”,和字面意思相同意思是想贪便宜不循正途,最终反而自己吃了亏。而“偷鸡”一词往往也有偷懒、投机取巧的意思。 同时,由于粤语中常用“水”字,有以水为财的意识,因此也有了“猪笼入水”一类的词语。猪笼是一种为了方便运送猪只,呈圆柱形,作网状,网口较大,一端开口的竹篾制品。因此当它放入水里时,水流就会从四周源源灌入,仿佛“财源”从四面滚滚而来,所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财运亨通,生意兴隆。更有一句歇后语“跪地喂猪乸——睇钱份上”,将这种金钱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猪的饲养本是一件脏活累活,却还要“跪”地,显然这是因为母猪能够生养小猪,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因此都是“看在钱的份上”。 说到水自然不得不提鱼,粤语中有一个独特的称呼“水鱼”,尽管其本身只是一种普通的水养动物,但是用字形容人的时候却带了嘲讽讥笑的意味。这是因为水鱼是扁形的,在水中拿出来,一按它的壳就会有水挤出来。同样把水视为“钱财”之义的话,所谓的“稳水鱼”“被人当水鱼”也就是指那些被骗了钱,被占了便宜而不自知的人。还有“大鱼食细鱼,细鱼食虾蠓,虾蠓食泥尘”这句话,从字面上看只是简单的食物链规律,但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往往会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吞并侵蚀下一阶级的人,这实际上也是商业经济中的适者生存的暗喻。另外表达了和“水鱼”意思相近,表示被占了便宜的还有一种说法“打死狗先来讲价”,其出处是岭南有吃狗肉为补的习惯,在买卖之前没有谈妥条件,而是在等既成事实以后再谈。这句俗语形容的就是先让顾客享用服务,而后强迫顾客支付高额费用的霸王行为。 诸如这一类将动物与钱银、利益联系起来的词语还有很多。从直接关系来看,动物的形态或习性与金钱并没有相似之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一类使用到俗语里面的动物几乎都是由人饲养的家禽家畜,这就能够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够与财富、价值一类产生联系了。 从自然条件而言,岭南一带的经济发展从古时候起就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由于地形复杂的特点,逐渐形成了“以农为本,多种经营”的模式。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出了耕种稻田,往往还会栽种果树、蔬菜,饲养数量较少的鸡鸭鹅猪狗牛等家禽家畜,尤其是鸡和猪,在家庭收入中往往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上文举例的大量有关鸡、猪、鱼等的粤语俚语,都是源于它们在小农经济中有着代表“财富”的深入人心的意义。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表达财源广进的“猪笼入水”一词选择了“猪笼”作为代表,用竹篾编制的鸡笼、鸭笼同样也具有圆柱网状的形态,但是就单只鸡鸭和猪的价值比较而言,无疑猪是更值钱的。对于普通农家而言母猪能够多生小猪,小猪能够顺利长大,对于家庭都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因此赋予这些家禽家畜金钱的意义就顺理成章了。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从金钱交易出现开始人类就学会了追求利益,但中原地区长久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并不提倡人们这样做,士农工商的地位排名长久地把求利的商人放在末位。古代岭南,由于高山峻岭的阻隔,在与中原交流沟通方面稍显困难。但是这也意味着岭南一带的经济受到政治震荡的影响较小了。这就有利于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的这片区域,在海上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方沿海城市更加重视商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因此对于利益的追求逐渐不再被人视为豺狼猛虎,而是一种进取意识和时代意识的进步。从这一点来看,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语言文化或多或少地沾染上“金色”的状况就不足为奇了。 从文化心理层面而言,毕竟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审美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因此直接谈钱未免不雅。而且一些不易直截了当说出来的讥讽、不平、嘲笑的话,通过转化为动物词语的暗喻,就能够同时满足情绪宣泄和礼节要求了。粤方言区的许多用语包括这类和金钱有关的俗语,往往都包含了一些幽默打趣的味道,在口语使用中既可以表示讥讽也可以有自嘲自解的意味。例如“大鱼食细鱼,细鱼食虾蠓,虾蠓食泥尘”这句话,有时候也会用来安慰吃了亏的人,世事有定律不必过于介怀。从中也可以发现岭南地域的人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把日常中的现象延展到生活中的其它方面。 粤方言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魅力,其朗朗上口的语词发音,独特的字形构造,还有其融合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以后所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都让人对它的存在心生喜爱。随着交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个区域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复清晰,方言区与方言区之间语言混杂,能够熟练运用自己家乡方言,并且真正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特色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研究方言的文化特色,不仅是让我们重新熟悉那种声音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亲身的挖掘,更清晰地体会到自己语言的魅力,重新拾起那遗忘已久的自豪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3f924152ea551810a6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