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使命同行

时间:2022-04-26 22:39: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命与使命同行》读后感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度过呢?我想引用许三多的话:人活着就是要做可多可多有意义的事儿,有意义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我想“好好教书育人,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便是我们生命的真谛。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对于我就是我的生存方式,甚至是我生命的体现。李老师是用心在做教育,他完美地把教育与生命溶为了一体。

命运也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能量,让人们在各自的行业演绎最精彩的演出。所以,我们有IT行业的比尔盖茨,有股票巨头彼得林奇,有优秀售票员李素丽,有劳模时传祥……而在教育行业,谱写出动人乐章的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是:于漪、王生英、任维鼎、姜伯驹……

《生命与使命同行》一书中,我看到了这些平凡而光荣的人身上共有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对待问题学生,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孜孜不倦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些特点,让他们化身成一个共同的让人敬仰的光辉形象:人民教师。

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学到知识,毅然决然放弃轻松舒适的生活而留在乡村教书——这样的场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很多次,而王生英是这些电影桥段的真实版本:她有许多机会去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但她却选择了继续作一名报酬低、困难重重的乡村教师,以她那残疾的身体,在学校和家之间艰难地来来往往。她说:“可我走了,这学生咋办呢?”这一句质朴的疑问,击碎了所有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在乡村坚实地扎下根来。

任维鼎,一位谦恭爽朗的教书育人先进楷模,对待学生像对待朋友一样,学生说起他来都直言不讳;学生一旦犯了什么错误,他比谁都急,红起脸来发起火,像一个严厉的父亲;然而他的脾气很快就会过去,不一会儿又有说有笑的。正是他,敞开怀抱接纳“问题学生”,耐心地引导他们;正是他,充满正义感,带领学生吓跑小混混;正是他,无私地对待别人,以致于常常不能顾及自己的女儿……正是这个人,“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无私感动着支教的年轻教师们,他们默默地留了下来,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第……个他。

人们爱说:“没有笨小孩,只有懒小孩。”可是吴邵萍说:“没有笨小孩,只有懒老师。”她自己正是兢兢业业地践行着这一准则。对孩子的爱是她工作的动力:她蹲着同孩子说话,为孩子擤鼻涕、整理衣服;她能一眼看出孩子们的状态,为他们吃不下睡不着而焦急;她努力摸索“我怎样做得更好”,既重视理论学习,又不断实践改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说自己“我还在探索,在路上。”多么可贵的精神!

当我们看到学生的进步时,便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我们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时刻。这种幸福不单单是我们赐予学生的,也不单单是学生奉献给我们的,而是我们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

于漪老师说:“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爱是教育的全部,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由爱升华为责任,并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看到李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更是觉得阐述的精妙,一直以来都以为爱才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看来光有爱还远远不够,我们的使命便是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李老师每接一个班,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年来,李老师不仅仅完成了一个个的教育课题研究,还编写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专著。用李老师的话说:对我来说,事业心不但源于我所说的师生情感,而且也源于我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乐趣,研究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读书的乐趣,写作的乐趣……

教育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最后,将李镇西老师的这句我最喜欢的话语送与大家共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7492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