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你会发出感叹,一部古诗文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古诗文?古诗文不仅是现代诗文的源头,更是现代思想的文库,其中蕴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阅读古代优秀文艺作品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最美古诗文》既适应了这一现实的阅读需求,又体现了作者站在时代高度的文化眼光,是以“最美古诗文”形式传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普及读本。全书共收作者37篇赏析文章,讲解了29位名家的46篇古诗文,其中14位是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必背古诗文作者。但在选目上没有简单重复语文课本,只有《楚辞·橘颂》、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李煜的《虞美人》4篇有更精彩的讲读外,其余42篇均是作者精心选编的名家名作,既与中小学古诗文学习相衔接,又与大学古典文学欣赏相融合,在扩大古诗文阅读量的同时,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文浩如烟海,其中有些名篇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半个多世纪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阅读与欣赏》节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专家对古诗文进行阅读讲读。本书作者坐作者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深谙古典文学,致力传统文化普及,讲稿雅俗共赏,在听众中有着广泛影响。《中国最美古诗文》有80%的篇目来自他为《阅读和欣赏》节目撰写的赏析稿,此外还有作者在大学讲授古典文学的讲稿和给周振甫先生主编两本书写的赏析。这些文章都体现了选家的眼光,经受了读者的检验。 坐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总结出“三个力求”的特点:力求体悟古人写作时的心境、情感、笔墨,既知人论世,又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力求避免主观性,不能达到“绝对值”,也应尽可能寻求“近似值”;力求赏析文稿语言的通俗和文辞的优美,把古典诗文名篇丰富的内涵和美妙的意境,成为与原作相称的艺术品。这份追求和真情,只要看赏析文章的标题就能体味一二。如《楚辞·橘颂》是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颂歌”的象征,《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对“自由的心灵、自由的人生”的渴望。蔡邕的《女训》传达了“修身养性,方能安身立命”的人生道理,柳宗元的《哀溺文》讲述了“命之不存,钱将焉用”的生活哲理。如果说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一曲潇洒高雅的青春之歌”,那么李煜的《虞美人》就是用“血泪铸就的辞章”。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达到了“明月清风,物我两忘”的境界,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感受季节变化“悲秋而伤时”这类画龙点睛的标题,一句话说出诗文的妙处和思想的精髓,获得袁行霈先生的赞赏,他在序言里称誉作者“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又长于分析和感悟,文笔亦佳,那些名作一经他讲解赏析,更加沁人心脾。”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座富矿,当代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媒体时代,为古诗文阅读提供了多种精彩的形式。本书创造性地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将古诗文的美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书名,由著名书法家管峻题写,清丽中秀出风骨。打开目录,从右到左竖排,篇目也以中文“壹、贰、叁”排序,如“肆:仰俯天地的生命哲学——王羲之《兰亭集序》”“贰拾玖:伤心人别有怀抱——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觉得理所应当,传统中透出创意。 本书正文前有“双序”导读——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先生作序推荐和作者自序《如何读懂古人》——教我们如何读懂本书。46篇古诗文,依历史顺序排开,从庄子寓言《山木》到毛泽东古诗词《七律·长征》,犹如一部以古诗文选编构的中国文学简史。翻开每一篇古诗文,都有书画相伴。作者以每篇古诗文为题,邀请当代名家挥毫泼墨,再现意境之美,如何家英为《离骚·橘颂》配画《屈子咏橘图》、赵建成为蔡邕《女训》配画《文姬览镜图》、田黎明为陶渊明《归田园居》配画、孟祥顺为刘基《说虎》配画《猛虎图》……像这样的名家绘画共有16幅。 至此你会发出感叹,一部古诗文选读,却将篆刻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播音艺术以及新媒体技术巧妙地融会贯通,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坐作者先生不仅潜心做“传世之文”,更有一颗致力中华文化传播的“传世之心”,唯有如此,才能如此这般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浓缩进这部古诗文读本中,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了榜样。 《中国最美古诗文》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海洋里取一瓢饮,以阅读最美古诗文的方式,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学之美、书画艺术之美、篆刻艺术之美、声音艺术之美,荟萃中国文艺“最美的形式”,浸润中华传统文化书香,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心灵家园的最美风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80400f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