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年的白居易在经历了一场大的人生变数之后,他的诗风和人生态度改变了。他诗中的“花”较前期也略有不同。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对白居易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遇刺。白居易愤于当时权贵集团对如此大事之漠然,便越权上疏,力主严缉凶犯以肃法纪。这一下惹恼了权贵集团,白居易的仕途也由此断送了。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可以说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此,天下再无当年那个为民请命的诗人,再无中唐政坛那股清正之风。白居易变得消极了不少,早年的佛教思想也开始在内心深处滋长,他无奈地自云“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这一时期,他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如贬官江州的次年写下《琵琶行》,这与他的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有很大的关系。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打头两句,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感伤。贬官江州的白居易,颇有一股迁客骚人之情,有如后世范仲淹所云“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这在他“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中深有体现。枫叶——写秋天,荻花——写秋天。注意,这时候白居易诗中的“花”便带有了他被贬后的那种感伤、失落之情;“秋瑟瑟”——更是写秋天,“瑟瑟秋风”或者说“飒飒秋风”,吹落秋叶,吹尽荻花,吹得大诗人白居易心里发寒。这个时候不仅仅外界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风萧瑟,波波涌起”,更是大诗人白居易他自己的内心处在秋天,他的人生也处在秋天。走在仕途的下坡路上的白居易,正如他诗中的荻花,春日盎然,夏日繁盛,谁知朝廷风云突变,阴晴无常,白居易的秋天提前来临,仕途上正锐意进取的他忽遭此等变故,然后如荻花在风中飘零,心中的那种伤感我们可以想象。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白居易自云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以及琵琶女自述身世之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了。 一个官员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也并非无路可走,比如说前世的陶渊明,他就选择了归隐山水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但这在后世评论家眼里仅仅是算得上是“小隐”。后世有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什么意思?隐士的最高境界是“隐居”在市井之中,却不为喧嚣所扰,早已淡然尘务。白居易也选择了归隐,但他既非大隐也非小隐,而是“吏隐”,也就是他自己说的“中隐”,“ 中隐隐于东都洛阳”,当然这是他晚年的事了。这个时候他在他任职所在地就地“中隐”,过起了一个闲官的生活。 这个时候白居易的思想上就发生了我们前文所说的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的转变,他的诗风也发生了改变,这我们在前文也提到过。白居易爱写花,故他的诗中“花”这一意象十分常见,而且在贬官前后各首诗中“花”之所指也不尽相同。比如前期,也就是白居易仕途的上升期,他非常关心民间疾苦,写了大量讽喻诗,比如有一首《买花》,全诗都在写当时王公贵族竞相买花,奢靡成风,最后来一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就表现了作者对当时贵族奢靡生活的批判和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到了后期,贬官之后的白居易虽有过不少伤感与失意,但总的来说平和了许多,看开了许多,开始着手于实现他的“中隐”,实现他的“独善其身”。他的《花非花》一诗就营造了一个朦胧的意境:“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从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的那种佛道思想又开始滋长了。 “独善其身”的白居易对莲花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在他的诗中,有关莲花的意象被其明确使用就多达83次,占其花意象的14.7%。但白居易喜更爱白莲花,将其用以自比,作有《种白莲》《东林寺白莲》《感白莲花》《六年秋重题白莲》《莲石》《白莲池泛舟》等等有关白莲的诗。莲花是佛教之花,是花中君子。白居易对白莲花的纯洁无瑕赞美备至,甚至连自己一向推崇的红莲便只是“虚得清净名”( 《东林寺白莲》 )了。乐天在《感白莲花》诗中曰“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 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 ”白莲这种孤清不群、遗世独立,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的形象,正是诗人非常偏爱而用以自诩的写照。清人宋长白在《柳亭诗话十七则》中云:“洛阳无白莲花,乐天自吴中带种归,乃始有之。”其《白莲泛舟》诗云“白藕新花照水开,红窗小舫信风回。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又《种白莲》诗曰:“吴中白藕洛中栽,莫恋江南花懒开。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周濂溪谓“莲为花中君子,况纯白者耶?但移入洛阳,是以君子而入富贵之乡矣。” 纵观白居易后半生,以莲花自况,又兼写其它花。他的花诗不再充斥着那么强烈的讽喻气息,更多的是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大林寺桃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常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75岁逝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8e77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