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四大种姓等级:婆罗门最高,首陀罗最低 在古代印度奴隶制社会当中,印度教信徒间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大种姓当中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等级地位依次降低。 这四大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等级制度的原则是,所有生物从出生之日起,根据任务,权力,责任和能力,严格地相互区分。 婆罗门是印度教(婆罗门教)的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仪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咒语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报。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甚至常常是整座村庄。 婆罗门多数为素食者,但位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婆罗门有许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鱼、鸡、鸽、羊肉和鸭蛋(多数是祭神后的牲礼),而孟加拉锅的婆罗门则是吃鱼。除了祭司外,婆罗门们还担任宫廷文士、科学家(星象家、数学家)、教师和公务员。在1950年代以前,婆罗门在印度的某些政府职位领域占75%。 刹帝利是古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除神权之外一切权力。刹帝利也有高下之分,可分成切特利与刹库里,前者人数多,地位低;后者人数少,地位高。 吠舍是古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中下阶层,包括农民、畜牧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而首陀罗又译戍陀罗,是印度教的第四个种姓,最早可以被追溯到《梨俱吠陀》的原人歌,在《摩奴法论》中也有他们的特殊规定。这个种姓由农民、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占人口50%)。 在古印度的四个种姓的社会阶级当中,首陀罗是最低层级的种姓。根据《摩奴法典》,首陀罗女子与婆罗门男子生下的女性后代,再与婆罗门男子生下后代,如是七代,可以将首陀罗种姓提升至婆罗门。西方学术界认为,首陀罗是由被雅利安人打败的达罗毗荼人构成。 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古印度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不可接触者”,随着反婆罗门教的印度东部的不同教派兴起,首陀罗的地位得以提升,原来从事的卑贱污秽的工作变成了由各种贱民来承担,贱民以旃荼罗和除粪者为代表,旃荼罗(或旃陀罗)多从事屠夫和刽子手等职业。圣雄甘地将贱民称为“哈里真”(意为神之子),印度独立后统称“达利特”(意为受压迫的人)。 此外,印度教中妇女们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弘扬母性。怀孕的每一个阶段直至孩子的出生都将有神职人员伴随和保护,保证孩子和母亲的身心健康。过去妇女们要尽可能多的孕育孩子,以保证整个家族的安全和生存。尽管印度教徒并不会普遍地漠视女孩,但是时至今日,印度的部分家庭中女孩子还是被看作包袱,因为结婚的时候,她们要带着嫁妆离开。如果家庭中有很多女孩子,那么大量的嫁妆将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也同时导致了很高的堕胎率。 现在的印度,尽管废除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但是对特定的社会阶层的从属关系在印度教的组成中依然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d47502ae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