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简化说法 辈分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文化。他说:“称别人为太公、太婆;公公、婆婆;伯伯、婶婶是有原因的,这就是辈分!排的是大小,讲的是礼仪。是有讲究、有学问、不能乱叫和叫错的。它是老祖宗作下的规矩。你叫了,叫对了,就说明你家父母教养得好,你也是个懂礼数的人、尊重别人的人。要记牢: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被别人尊重。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就是这个道理。” 说真的,小时候你若常贸然直呼长辈名而不带伯伯审审、公公婆婆、太公太婆等称谓,确实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一个“无爹娘监训”的。指的是小孩,骂的却是大人。整个村子仿佛笼罩在“养不教,父之过”这种无形的精神舆论中。所以大人最忙,也不会忘记教小孩如何尊称长辈,以尽量避免那些指桑骂槐的“风凉话。” 现在看来,带上辈分称谓叫长辈,不仅是小孩嘴甜的表现,更体现着一种渗透礼仪文化、孝敬长辈、薪火相传的精髓。难怪我们的上辈、上上辈都那么发自内心的孝顺和彬彬有礼。 比公公大一辈的应叫太公,太公应是‘富’字辈。其实,当时村里已没几个“富”字辈的老人了。不过,有一小伙伴,其父名字中带有“富”字,是标准的“富”字辈,大半个村子的人都称他父母为太公、太婆的。 这往上一排辈分啊,真是不排不知道,一排吓一跳:太公的儿子叫什么?得叫公公!终日在一起玩、一起上学的同伴排出来竞成为公公!与爷爷同一辈分。 要知道,父母对小孩称呼大人、长辈方面一定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可对我们这些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们之间的称呼似乎也忽略了,并不十分苛求,就随我们直呼其名了,以为是同一辈的了。 同辈之间可以相互直呼其名,也可加上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类相称。再加上那年代,大人们不是忙于“抓革命促生产”,就是忙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运动那会议的,还要早请示晚汇报,也疏于在辈分上的教导了。 原本以为按字排辈新鲜有趣,转眼间却排出了为难、排出了迷惘:昨日还可直呼其名的伙伴,转眼却排成为“公公”了,实在是觉得太别扭了,太转不过弯来了,太不可思议了。这“公公”叫好?还是不叫好? 就这祥老祖宗定下的礼仪,让“知书达理”的读书人给“毁”了,当时还有许多强烈的支撑:“破四旧,立四新!”、“移风易俗!“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破,则立。不破,则不立!”…… 如今,离童年也已有近半个世纪了,惜日的小屁孩也当上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小辈变成了长辈。过去叫别人太公太婆、公公婆婆,现在自己被称晚辈称为公公婆婆、伯伯婶婶了。就连原本不讲究辈分的伙伴之间,不知何时起也启用辈分互称对方了,如:“七爷爷”、“四奶奶”“三伯伯”什么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d6fe1b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