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积寸累,集腋为裘 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我清醒地看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学生畏惧作文,一到写作时就埋怨声一片,有的甚至把作文视为“洪水猛兽”,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然而高考语文150的分值,作文就占60分,那可真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如何打下“江山”?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缺少了“米”,做饭自然也就无从下手。可见,拥有大量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打下“江山”的前提和基础。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素材的积累,这可以说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我着重就写作素材积累方面的一些尝试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1 从课内教材的学习中积累素材 素材从何而来?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教材,教材是素材积累最主要的来源。大家知道,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些文质兼美、典范性很强的文章,其本身就是经典的作文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扣紧教材进行专项的素材积累。 1.1 对课文中精美语段以及主旨句的积累。学习《报任安书》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积累“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个文段作为素材。这段文字激励了很多仁人志士,鼓励他们在困境(逆境)、挫折、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可用于“逆境”、“忍辱”等话题。 1.2 对教师授课时所做补充说明的积累。我们讲授一篇文章时,往往会给学生做一些额外的补充说明,比如对文中主人公的介绍、文章主题的延伸、作家的小故事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帮助,学生可做积累。如学习《赤壁赋》、《定风波》等文章时,学生不但记住了苏轼很多的诗词名句;还记住了苏轼“三起三落”的逆境人生;记住了苏轼命运坎坷却矢志不移,身处逆境却不失豁达,生活艰辛却不改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记住了苏轼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近年来,很多的高考作文中更是见到了苏轼的身影,这都和学生上课时的积累密不可分。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学生素材积累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功不可没。 2.1 生活处处皆语文。作文需要生活素材,学生不但要做语文课堂上的有心人,更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眼睛时时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关注报刊杂志的内容;用耳朵多听广播,听取大众语言,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用心去感受生活的脉搏……要随时把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材料记录下来,只要持之以恒,素材会越积越多。 2.2 影视剧中找素材。很多的影视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素材。比如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一些励志的电影(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片中的人物身上往往都凝聚着某种足以感动人的精神,学生也喜欢看。教师可以把这些人的事迹、精神,以及对他们的评价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在受到精神鼓舞的同时,牢牢记住这些材料。 2.3 教师要做学生作文积累的引路人。学生素材的积累除靠自身的努力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dd7cd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80.html